香港新闻网7月22日电 香港与内地的“跨境支付通”汇款方式今日(22日)正式满月,首批参与的6家香港银行多提到客户反应热烈,且南向汇款居多。根据香港金管局网页,截至昨日,香港参与机构又新添6家银行,并首次纳入数字银行。
“跨境支付通”是将香港的转数快(FPS)与内地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IBPS)互联,两地居民可通过输入收款方手机号码或帐户号码进行转账,但内地收款人需在接收转账前,预先完成手机号码跨境收款登记。而无论是北向还是南向汇款,都需输入收款人在收款银行纪绿上的英文名字进行核对。
首批参与“跨境支付通”的香港机构包括中银香港、东亚银行、建银亚洲、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工银亚洲。根据香港金管局网页,截至昨日,香港参与机构新添6家银行,包括上海商业银行、招商永隆、中信银行(国际)、交银香港、创兴银行、天星银行,即参与的香港银行数目已达12家。
金管局发言人近日透露,除首批参与的银行外,现时正有逾10间机构在进行测试,它们将在完成相关预备工作后陆续加入。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支付通” 首次纳入数字银行天星银行。
天星银行是以小米集团和富途集团为主要股东的香港数字银行,其近日官宣将作为首批数字银行参与“跨境支付通”项目。
据悉,以香港身份证开户的天星银行客户可使用天星银行App“汇款至内地”功能,直接输入收款人的内地银行卡号或手机号码,经转数快即时小额跨境汇款至内地参与银行之银行帐户。客户亦可使用天星银行帐户透过跨境支付通接收内地个人转帐。
相比传统银行的高门槛及较为繁琐的开户流程,香港数字银行凭借开户门槛低、管理费较低、开户便捷等特点受到两地居民追捧。
此外,首批参与“跨境支付通”的香港机构亦分别给出反馈,当中汇丰银行表示,自服务推出后客户反应热烈,交易宗数及金额以南向汇款占多数;东亚银卡亦提到客户反应不俗,个人客户北向汇款与南向汇款交易宗数相若,但南向汇款的平均每笔交易金额约8200港元,北向为约2400港元。换言之,南向汇款是北向汇款的3.4倍多。
建银亚洲亦说,自有关服务推出后,反应热烈,当中南向汇款稍多。截至16日,南向汇款平均每笔交易金额约7300元人民币,北向汇款平均为约2200元人民币。
工银亚洲亦指客户反应积极,截至17日,P2P(个人对个人)业务方面,南向汇款占比超过70%。
香港金管局表示,自“跨境支付通”上线后,整体运作畅顺,现时两地汇款交易主要为个人对个人(P2P)小额支付,交易宗数平稳。而个别参与机构提供的功能可能有所不同,部分功能或逐步推出。
早前,有港人实测可透过内地银行帐户号码北向汇款到自己用回乡证开立的内地银行户口,但用内地手机号码则不成功。
金管局表示,内地参与行正优化香港居民持有的内地帐户开通手机号码跨境收款的相关功能,视乎开发进度,内地参与行会陆续推出此功能。
亦有部分透过户口号码进行的北向汇款未能成功,主因是收款人需要先在内地银行更新其户口的英文或拼音名字纪录,以便核对收款人名字。
展望“跨境支付通”未来,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预计,将来可能考虑扩展至个人对企业(P2B)、企业对个人(B2P),以及政府对企业(G2B)层面的应用场景。除香港和内地外,相关跨境支付模式还有望扩展至内地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从而不断扩大支付场景覆盖范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