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21日电 台风“韦帕”7月20日掠过香港,天文台发出了最高级别的十号风球飓风信号,长达7个小时,城市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公共交通台风后迅速恢复正常,市民没有重大伤亡。香港安然渡过十号风球天灾,得益于政府的超前部署应对有效,也离不开无私奉献的关爱队。
台风“韦帕”生成后,特区政府提前部署应对恶劣天气,齐心做好防风防汛准备。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台风来袭前,召开跨部门督导委员会会议,全面部署应对工作。
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台风来袭前召开跨部门督导委员会会议,全面部署应对工作
天文台预告台风路径,预警可能在周末发出8号风球的可能性后,陈国基在周五主持应对台风跨部门督导委员会会议,确保各相关部门抱著“超前部署”的信念,作出全面和充分的准备及应变部署,以应对台风可能为香港带来的威胁。
“韦帕”袭港期间,全港各区共有700多宗塌树报告;渠务署亦接获7宗水浸个案,全部都获得迅速处理。因应“韦帕”引致的风暴潮可能会令大埔滘海平面上升,渠务署都有作出“超前部署”,包括设置临时充水式挡水坝及排水水泵等,相关措施都发挥作用,该等地点没有水浸报告。
风暴逐渐远离香港后,市民恢复正常,但政府各部门并未有松懈下来。据陈国基在社交平台透露,台风远离后工作并未停下,不同团队开展新一轮特别巡查行动,包括仔细检查行车道路旁边的树木、外墙、招牌、斜坡、建筑工地等,并将有危险的构筑物一一移除,确保市民安全;运输署与公共交通营办商亦一直紧密协调,在风暴过后尽快恢复正常服务,让市面尽快复常。机管局更是通宵工作,确保台风期间取消的航班有序恢复,让滞留的旅客尽快得以回到日常。
台风袭港期间飞落路边的铁皮,迅速被围上,等待清理。
此外,民政事务总署及18区民政事务处也在台风期间启动应对工作。各区民政事务专员、区议员、地区“三会”委员及关爱队,联同多个部门及地区人士,为居民提供适切协助。
台风袭港前,民政事务及青年局局长麦美娟和民政总署署长杜洁丽、副局长梁宏正,前往多个曾发生严重水浸的地点,包括观塘鲤鱼门、黄大仙中心外、沙田城门河、大埔墟市中心广福道及富善街一带、以及大埔滘美援新村,视察防汛工作,并提醒市民及商户注意安全。
民政事务及青年局局长麦美娟视察防汛工作
民政事务总署的紧急事故热线开始24小时运作,提前开放共34个临时庇护中心,供有需要的市民入住。2022年在18区成立的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关爱队),在此次“韦帕”袭港期间,更是展现了社区的力量,协助政府处理突发紧急事故。
在水浸高危的大埔区,关爱队成员收到街坊求助,指其年迈母亲与佣工居于大埔旧单位房间有窗户飞脱跌到街上,另外两只窗亦无法关上,其女儿联络大埔旧墟及太湖小区关爱队。关爱队知道情况后马上联络婆婆及报警,同时多支大埔区关爱队之间彼此沟通跟进,带齐工具到单位确认住户安全,并帮忙围封窗框已跌落街的窗口位置,避免狂风暴雨造成人身和财物损害。
关爱队上门协助居民
事后,求助街坊亲笔写上感谢信,感谢赞扬关爱队风雨无阻向有需要街坊伸出援手,展现“风雨无情 人间有爱”。
风暴期间,黄大仙区关爱队接获长者户求助,发现家居内厕所和厨房窗户大量漏水导致水浸。关爱队得悉上述情况后,即时安排义工到场协助,上门为长者箍紧窗户。漏水问题得以即时解决,长者同家中成员能够松一口气,连声多谢关爱队协助。
关爱队清理积存于路面上的堵塞物
台风逐渐远离后,黄大仙区25支关爱队小队随即奔赴前线,兵分多队视察区内情况,并探访区内居民。关爱队亦组织多队应急队伍全力参与复常工作,如协助清理路旁塌树、大量积存于路面上的堵塞物以及巩固松脱设施,力求把风暴对居民影响减至最低。
上一篇:香港的士台风天要给附加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