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21日电 夏日炎炎,内地多地最近都录得摄氏35度或以上的高温天气。根据香港天文台的定义,当日最高气温达或超过摄氏33度即属高温天气,若连续三天以上则构成高温热浪。近年来,香港市区夏季气温亦屡创新高,甚至超过摄氏35度。如何防暑降温成为两地民众共同关心的话题。香港新闻网采访江西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黄医生及中医全科专家李跃民,从西医到中医,为大家整理防暑对策。
夏日炎炎,中国多地最近都录得摄氏35度或以上的高温天气。(Unsplash图片)
西医防暑建议:
黄医生提醒,高温天气下应科学防暑。户外活动应合理安排,尽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地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作业或运动。对于必须在户外工作的人,建议定时休息,每15至20分钟补充一次水分,并适量饮用含盐和矿物质的饮料,及时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若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等中暑前兆,应立即前往阴凉处休息并补水。如已无法自行行动,需及时寻求他人帮助。若出现肌肉痉挛,除补水外,还应饮用含钠、钾、镁等成分的电解质饮品。症状若持续或加剧,应及时就医。若有皮肤灼热、意识不清、言语障碍或昏迷等严重情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医。
夏季高温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但应注意少量多次,并可适时补充电解质。(Unsplash图片)
“抱冬瓜睡觉”是否有效?
近来“抱冬瓜睡觉”成为社交平台热话,许多网民效仿。不少人关注这种方法是否真能降温。黄医生解答,从物理角度看,冬瓜含水量高(达95%以上)、比热容大,可有效吸收体表热量,达到温和降温的效果。研究显示,抱冬瓜一小时,皮肤温度可降低摄氏1至2度,且冬瓜表面光滑、接触面积大,降温持久且不易冻伤皮肤,较冰袋更温和。
近来“抱冬瓜睡觉”成为社交平台热话,许多网民效仿。(小红书截图)
而从中医角度,冬瓜皮性微寒,具清热解暑、利水消肿之效。古籍亦有夏夜抱瓜助眠的记载。李医师补充,这种方法对于不适合长时间吹冷气或风扇的老人、小孩等特定人群,短期使用是可行的。两位医生都表示,需留意冬瓜本身较硬,睡眠时可能导致磕碰或压迫,尤其是小孩与长者翻身时更要小心,“如果小孩和老人睡觉时抱冬瓜,可能导致磕碰或肢体压迫,翻身时还可能引发撞击风险。”此外,体质虚寒或皮肤敏感者不宜长时间抱冬瓜,建议选择如将空调设于摄氏26至27度、使用凉席等更温和方式降温。
中医防暑调理:
李医师建议,饮食上可选择绿豆粥、百合莲子粥等易消化的清热食物,水果则以西瓜、葡萄等为佳。推荐茶饮:西洋参、石斛、荷叶、甘草各2克,用水冲泡;沐浴时可用“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擦浴或浸浴。外出时随身携带清凉油或风油精,少量涂抹太阳穴和印堂,每1至2小时可重复擦拭,帮助提神降温。
预防“空调病”:
高温天气下,除了中暑和热射病,还应警惕“空调病”。由于频繁出入冷气房与室外,温差过大,容易引发感冒、关节酸痛等不适。医生建议,空调房内不宜久留,每天定时关闭空调、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室内外温差应控制在摄氏5至8度内,室温不低于摄氏26度。长期处于空调环境者,应保证每天有一定户外活动,多饮水以促进新陈代谢。大汗淋漓时勿直接吹冷风,并注意颈部与膝盖等部位保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