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4月6日)下午,融合时装、电影、武术、漫画、音乐、舞蹈元素的第二届“香港流行文化节”在维多利亚公园中央草坪拉开帷幕。流行文化节期间,特区政府与业界将在数月内推出20多项特色活动,全方位呈现香港活泼多元的流行文化,再次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关注。
此前,特区政府宣布,今年上半年共将举行逾80项盛事活动,向世界展现香港作为亚洲盛事之都的魅力,促进本地经济增长。
自从2023年开始,特区政府把推展盛事经济作为提振本地消费的重要举措。经过持续用力,已初见成效。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表示,预计上半年各种盛事将吸引约84万旅客,带来33亿港元消费额及18亿港元经济增加价值。
4月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北京会见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一行,对香港举办国际盛事表示支持和肯定,希望香港继续以创新理念促进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
香港盛事经济有起色,值得点赞!要继续做好,全球吸客是关键。
内地客源趋于平稳
香港旅游发展局日前公布数据,今年首两个月访港旅客累计达840万人次,按年增加7%。其中,内地访客约650万人次,按年升4%。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访港外国游客游客的增幅高于内地游客。
事实上,疫情过后,香港和内地市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外围环境影响,香港和内地“双向奔赴”成为常态,尽管香港盛事经济发展得不错,但不能期望内地游客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和“爆发式消费”,理由有三:
其一,内地同样面临消费不振的情况。近年来,内地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旧动能需要逐步出局,新动能的支撑力还不够强;比如,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波及诸多产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虽然银行系统显示个人存款总额居高不下,但整体上呈现“消费降级”的现象。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国家三番五次出台政策,提振消费,特别是针对家电和购房的补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因此,内地访港游客的人数可能会继续增长,但人均消费额度,不见得会同步增长。
其二,内地消费市场优化升级。内地经过多年优化消费环境,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都大大提升,网购的便利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国际知名品牌进军内地,也令内地民众有了更多选择。假如还是“旧瓶旧酒”,香港在购物方面对内地民众的吸引力会减弱。
其三,汇率因素抑制内地游客来港购物。疫情过后,美元经过十几轮“暴力加息”,已经处于高位,去年虽有降息,但变化不大。港币与美元挂钩,港币与人民币汇率随之波动。对内地民众来说,拿人民币到香港消费不是很划算;对香港居民来说拿港币到内地消费更划算。这一态势近期还没有明显改变的迹象。
当然,在看到内地居民“捂紧钱袋子”的同时,还要看到两个情况。其一,从消费层次看,内地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庞大,是香港吸客的重点,这部分人对高端演出、体育赛事、文化展览的需求较高,香港的国际盛事对他们有很强吸引力。其二,从消费区域看,由于广东与香港时空距离近、出行便利,大湾区是香港吸引游客的“基本盘”,也是“最大盘”,香港的国际盛事对大湾区居民具有很强吸引力。
盛事之“盛”在于国际化
最近,2024年全球最受国际游客欢迎的城市Top10出炉,中国香港位居第四。2024年,香港接待了2050万人次国际游客。这些数据来自咨询公司Euromonitor,统计包括所有通过陆路、空路和海路抵达的国际游客,包括旅游和商务客,停留至少24小时,等等。
调查显示,外国游客喜爱香港的主要原因有:香港是国际都市和自由贸易港,以其繁荣的经济、多元的文化和迷人的山海高楼景观而闻名。香港兼具“东方之珠”的现代摩登魅力和东方文化底蕴,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是旅游和美食的天堂,也是国际航空航运重要枢纽之一。
中国有句老话:“旁观者清”。以上评价反映出香港的核心竞争力是“国际化”。其实,香港的盛事之“盛”,贵在“国际化”。这既是特区政府推展盛事经济的初衷,也可产生多重效益。
其一,吸引业界精英和高净值人士,为提振消费加力。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和平、安全、稳定、繁荣”成为大企业、大财团投资的重要考量。香港举办的国际盛事,令世人看到了香港的魅力,对投资香港的信心增加。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表示,截至今年2月,已有58个家族办公室在港成立或扩展业务,另有超过100家表示已决定或正准备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自2022年12月成立至今,已吸引近50家重点企业落户香港,未来几年将创造1.3万余个就业机会。
其二,塑造香港良好口碑,有利于长远发展。今年1月举办的第十七届亚洲金融论坛,吸引全球逾3000名金融和商界精英齐聚香港;今年2月举办的首届“香港绿色周”,吸引超过5000名海内外嘉宾;今年3月举办的第二届“裕泽香江”高峰论坛、探讨全球气候问题与绿色经济的首届“世界合一论坛”、首届全球投资峰会、首届《财富》创新论坛在同一周内登场,更展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软实力,引发全球高度关注;近日举办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是全球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之一,再次引来热评。每一场国际盛事的举行,都给“中国香港”的国际形象加分。
其三,促进内联外通,助力国家开放大局。香港举办的国际盛事与内地息息相关。比如,举办金融盛事,邀请国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出席;举办文化盛事,借助内地的文化资源;举办体育赛事、大型演唱会,吸引了大量的内地观众;还有许多国际盛事,是主办方与内地合作的成果。推展“盛事经济”,不仅推展香港经济,还助力国家经济发展。香港“搭台”,各方登场,促进内联外通,实现互利共赢。
全球吸客潜力巨大
为期3天的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赛于3月30日晚在香港启德体育园主场馆落下帷幕,这是启德体育园主场馆启用后的首场国际赛事,3日比赛吸引逾11万名观众入场观赛,其中,外国观众占比很高,折射出国外游客对香港体育赛事的喜爱。
“七榄”的成功,说明香港有条件、有能力、有办法吸引国际旅客。香港有密集的国际航线,可通达世界主要城市;香港有优越的人居环境,令人赏心悦目;香港实行“两文三语”,是普通法地区,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些有利条件,正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优势。
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首两个月,非内地来港旅客显著增长。从短途地区市场看,来港的台湾和韩国旅客人数都是约2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数字增加3成3;印度尼西亚旅客约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数字增加了4成半。从长途地区市场看,美国游客总数逾1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数字增加约两成;澳洲和英国游客分别为逾8万和逾5万,较去年同期数字分别增加了3成4和1成7。这说明,香港在全球吸客的潜力很大。
夏宝龙主任在会见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一行时,对做好香港国际化旅游工作,谈了很多思考和想法。他亲切勉励局长带领文体旅局做好做实做细工作,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尤其在旅游方面善用丰富的本地资源,推陈出新,说好香港故事。
夏主任的勉励启示香港,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香港举办国际盛事的舞台也越来越大。香港兼具国家和国际优势,只要坚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定能举办更多、更好、更高层次的国际盛事,令“盛事经济”这篇大文章更加精彩,发挥出更大效应!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