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10日电 香港报章3月10日就相关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大公报》发表社评: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引领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也进一步明晰了香港的发展路径,提振了香港社会对未来的信心。香港各界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全国两会精神,关键在于把握主题、抓住重点、“因制制宜”,发挥制度优势,积极作为更有效推动香港加快实现由治及兴。
香港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紧扣国家发展战略,要突出重点工作。加速推动创科创新和应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最近一段时间,在科技股带动之下,港股气势如虹,升幅为全球之最;成交量放大,上月每日均达3000亿港元。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企业超过100间。外资加码进场,不仅让所谓“金融中心遗址论”等谬论不攻自破,也证明过去一年间特区政府加大创科投入、引入大批重点企业的努力显现成效。
《文汇报》发表社评:加强跨境金融合作 服务湾区创新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7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香港代表团审议时,鼓励香港发挥兼具金融和创新科技人才优势,与内地协同发展,包括金融、数字经济跨河等。
综合多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言,香港金融服务湾区创新产业,首先需开发更多契合科创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等。知识产权融资是除股权融资之外,另一个重要融资渠道,它可让知识产权拥有人在不削弱对企业控制条件下取得资金继续发展。多位立法会议员倡导香港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但香港金融界对知识产权抵押品的知识相对不足,导致前期评估成本较高,有人大代表建议香港可与湾区内地城市合作,提升香港业界评估知识产权价值的能力,同时加强宣传、提升市场对这类融资的认识。政府可将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作为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的重要内容,大力支持、加快发展。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用好国际平台 发展新质生产力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9日在网志指,须从三个方面加速推进自身发展,其中一个重点是要用好香港国际平台,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掌握创科,即是掌握未来,香港对此不能缺席,已是各界主流共识。创科不单是新产业,“创科+”亦可赋能其他产业加大发展,特别是进一步壮大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透过创新创造来塑造新赛道。陈茂波提到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和应用创新,以增强经济动力和提升发展质量。香港创科生态圈日益完善,不单愈来愈多企业来港落户,也有愈来愈多人才来港发展,配合香港发展成熟的金融生态圈,人才和企业两个高地的磁石效应与日俱增,不仅会吸引更多科企来港上市,也将吸引更多资金来港,继而更加方便企业在港筹融资,满足扩展业务、加大研发等的需要,形成“以创科服务金融、以金融服务创科”的良性循环,相得益彰。预算案提出为上市申请新设“科企专线”,正好把握科技迅速发展,尤其是DeepSeek引发的AI热潮,事实上近期港股受惠造好,成交也大为畅旺,反映相关创新创造发展,成功为港注入新动能、新优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