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26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郑竣凯)台湾“大罢免”26日举行投票,开票不到3个小时,24名面临罢免的中国国民党立委均宣布“罢免不通过”。尽管8月23日还有7位国民党立委面临罢免投票,但作为重点的今次首个投票日,民进党与侧翼“颗粒无收”。
今年年初,民进党借助侧翼团体,正式发动对国民党立委的全面罢免行动。历经数月,共有31名国民党经区域选举当选的立委罢免成案,选区遍及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桃园市等9个县市,分两批于7月26日及8月23日投票。
26日当天,投票开始后各地投票所随即涌现人潮,民众投票热情高涨。受台风影响,部分县市清晨下起大雨,雨过天晴后,民众也纷纷出门投票,多地最终投票率超过5成。
投票至下午4点结束,各投票所打开票箱点票。针对24名国民党立委及民众党籍的新竹市长高虹安,自开票后,不同意罢免票大多一路高于同意罢免票,被视为“危险立委”的叶元之、王鸿薇、徐巧芯等人的开票结果,也是不同意显著高于同意。
随著点票结果逐渐明朗,开票不到两个小时,即有蓝委自行宣布“罢免不通过”。至当晚7时,24名国民党立委及高虹安均宣布“罢免不通过”。“大罢免”首个投票日呈现一边倒情形。
“大罢免”首日即“大失败”,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潘兆民向香港中通社记者表示,出于对不满民进党执政表现,台湾民众有危机感,催生了当天的高投票率,投下不同意罢免票,也是对民进党当局的不信任票,“给当局领导人赖清德打出不及格”。
香港中通社图片
归结原因,潘兆民认为,国民党与台湾民众党合作无间,且民进党施政不力又屡屡失言,是促成“大罢免”失败的关键因素。
蓝白此次合作反对罢免中,临近投票前几乎场场造势活动都有白营人物为蓝营站台,民众党主席黄国昌多次到台中、新竹宣讲反罢免。潘兆民指出,尽管“大罢免”不针对白委,但此次选战蓝白间不再有利益纠葛,加上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长期被羁押,蓝白合作无间,不同以往。
“罢免失败要感谢赖清德”,潘兆民表示,民进党上下全力投入罢免,对外不顾美国关税冲击,对内救援台风灾害不力,赖清德信任度下降的同时,又在“安全十讲”中屡屡失言,主打“抗中保台”也没有办法说服民众支持“大罢免”。
8月23日还有7名国民党立委面临罢免投票,潘兆民分析指,首个投票日的失败,冲击罢免方气势,“示范效应”影响下,下次投票中反对罢免者投票热情将高于支持者,加上剩余7名蓝委长期在立法机构耕耘,深受地方支持,罢免难度更高。
倘若“大罢免”彻底失败,民进党是否还有后招?潘兆民认为,未来在立法机构内,民进党势必不断制造冲突与对立,甚至不惜提出“修宪”,同时也会持续渲染“大陆干预台湾选举”,将罢免失败归结于“蓝白与大陆合谋”。
台湾的这场“大罢免”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多家外媒针对相关议题持续追踪报导。潘兆民表示,“大罢免”被民进党炒作“抗中保台”的关键战,在台海紧张下,国际社会关切“大罢免”对两岸关系的连接。
潘兆民指出,国际社会关注台湾“大罢免”的另一方面,在于此类针对在野党的大规模罢免行动,“全世界从来没有过”,罢免在台湾成了政争工具,耗费大量公帑又违反民主制度,“或许台湾成了一场试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