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28日电 香港报章7月28日就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大公报》发表社评:倾听市民声音 推动破局发展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司局长出席2025年施政报告首场地区咨询会,听取市民意见。李家超指出,现时香港经济正面发展,但个别行业有压力,政府要“做大个饼”,也要照顾每个市民在“饼”中分得的部分,共同推动香港渡过经济转型期。李家超的表态展现出特区政府的未来施政思路:在发展中碰到的问题,需要用发展来解决;在经济转型中碰到的困难,需要用破局发展来解决。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文汇报》发表社评:粤港澳承办全运会 IP赋能经济文化双赢
第十五届全运会将于11月举行。近日,以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及“乐融融”为造型设计的各类特许商品,在港登场开售。今届全运会,香港历史性与广东及澳门共同承办,体现了国家对香港的高度信任和重托,也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协同力量。全运会作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既是国家顶尖赛事,亦是国际瞩目的盛事。香港应把握此次机遇,充分发挥“内联外通”优势,将盛事经济和文化输出的效益最大化;结合相关产品,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外传播香港文化、岭南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全方位、深层次地彰显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昂扬面貌。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汇民智聚民心 助施政更贴地
施政若要真正“接地气”,就必须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发现问题、看准问题,方能找到针对民生痛点的药方。因此,地区咨询会不仅是吸纳民意的“收音筒”,更是推动政策落实的双向桥梁。当中地区部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桥梁角色,既要与市民打好交道,也需在地区层面准确传达与收集意见,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双向循环。市民亦应积极主动建言,所提出的意见与诉求,能帮助政府更全面掌握民情,有助施政部署更为精准,资源运用更具效益。政策固然需“听得到”民声、顺民意,但真正关键仍在于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确保推行的政策能有效与社会接轨,才能做到“用得其所、用得其时”,聚焦于具针对性的政策,从而惠及全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