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26日电(记者 谭畅)“当人们能骑车的时候,他们还会想走路吗?”香港动漫电玩节、第二十届国际漫画家大会近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吸引众多海内外漫画家参与分享。当谈及人工智能(AI)发展对漫画创作的影响时,国际漫画家大会香港委员会代表、香港著名漫画家黄玉郎笑著如此反问中通社记者。
有言论认为,AI绘图等功能对漫画家带来极大挑战,亦有人觉得AI“一键出图”等不尊重漫画家们的心血。
黄玉郎早年以长篇连载武打漫画作品《龙虎门》而闻名,据其作品《神兵玄奇》改拍的动画《神兵小将》,伴随无数中国内地及香港两地观众长大。作为资深漫画人,在黄玉郎看来,AI是一种辅助工具,能够大大地便利漫画家们创作。
“当人能骑车的时候便不会想走路”,漫画家使用AI也正是如此。黄玉郎说,有更方便的创作方式,为何不去使用呢?
他指,通过AI的帮助,漫画家可以轻松将文案翻译成多国语言,亦能将创作出的漫画分镜利用AI修改透视、角度,或进行切割等,变为适合手机连载的“条漫”。相较于传统的创作方式,相关做法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亦节约时间;原本可能需要十余人完成的工作,现时或许仅需几人。
7月26日周末,第26届香港动漫电玩节人山人海,大批漫迷入场逛展。(香港中通社记者 许其皓摄)
此外,AI也为漫画创作的“多媒体化”提供帮助。如今漫画已从纸媒走向数码平台,黄玉郎说,AI除了可以帮助翻译文案外,还能为角色配音,AI足有十几二十几种声线。而有配音的漫画,自然对其产业发展产生很大帮助,港漫可以不止在香港本地或内地发展,还可一路扩至东南亚乃至欧美地区。
香港漫画家邝志杰同样认为,AI发展为漫画家带来了更多机遇,而非挑战。他以自己的创作经历举例指,AI并非是所谓的按一下按钮,就能生成一篇漫画,现时仍需要漫画家们对相关比例、细节等一点点调整。在漫画家的控制下,AI仅是辅助工具和帮手,而非有取代可能的挑战。
谈及港漫的发展,他同样期望将来能迎来跨界的共同合作。从一部漫画的IP,可延伸出动画、改变电视剧、玩具周边等等,有关漫画的界限,或许会随著产业的发展而变得愈发模糊。邝志杰认为,这并非仅仅是港漫产业的未来发展,而是漫画整体行业的一个大趋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