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23日电(记者 徐嘉仪)广东省佛山市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持续,截至7月21日,顺德确诊个案增至2158宗。暑期已至,港人爱外游,香港有无暴发风险?
要分析风险,首先要了解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主要通过带有基孔肯雅热病毒的白纹伊蚊叮咬传染给人,被咬者潜伏期为2至12天,通常为3至8天。病征与登革热相似,病人通常会出现发烧和关节痛,其他病征包括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和红疹。大部分病人可以自行痊愈,但个别病人的关节痛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死亡率则较登革热低。
香港在2016至2019年每年录得介乎1至11宗个案,全部为外地传入个案,由2020年至今,没有录得确诊基孔肯雅热的个案。澳门则在7月18日录得当地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热个案,患者於潜伏期到过顺德,被列为输入个案。
而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初,全球14个国家或地区共录得超过22万宗个案,包括内地、台湾地区、新加坡等港人的旅游热点,约80宗死亡个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广东省佛山市更在7月8日至14日的一周内录得481宗本地感染病例。
香港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对中通社记者表示,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基孔肯雅热的蚊媒,香港暂时没有发现这类蚊子,但基孔肯雅热的次要媒白纹伊蚊在内地及香港很常见。港人暑假外游增加,加上最近打台风后很多地方有积水,蚊患有机会上升,因此输入或本地暴发风险均存在。
不过,风险是可控的。梁子超指出两点关键:一是加强灭蚊,控制蚊患;第二,外游人士尤其是去过有传播基孔肯雅热的地方,要注意个人卫生避蚊防蚊,回港后14天内亦要继续防蚊。因市民若外游时感染,回港被白纹伊蚊叮咬,蚊子就可能受感染再叮咬他人,有机会造成本地传播。
炎热多雨天气下,防止蚊子滋生及避免被蚊叮是预防蚊传疾病的最佳方法。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高级医生黄凯基指,基孔肯雅热并不罕见,香港因顺德暴发输入个案风险增加,会全方位应对,做好监察及防控措施。市民到一些受蚊传播疾病影响地区,要使用防蚊水、穿著宽松和浅色衣服、防止积水等。
粤港澳三地正根据三地建立的传染病通报机制,进行联防联控工作。卫生防护中心港口衞生科在各个口岸加强巡查,为抵港人士进行体温筛查,为发烧旅客进行健康评估及在有需要时转介他们到医院作出跟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