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23日电 广东佛山顺德近日暴发由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热病疫情,累计确诊个案逾2600宗;澳门昨日(22日)亦录得今年第二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香港特区政府跨部门防治虫鼠督导委员会今日会召开会议,检视蚊患最新情况及各部门的防治蚊患工作,并部署未来的防蚊工作。世界卫生组织22日警告,基孔肯雅热疫情可能大规模暴发,呼吁各国及地区采取紧急措施预防。
广东省佛山市22日下午最新通报,从7月8日监测发现首例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截至7月21日,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659例,主要集中在顺德区。
央视截图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昨日表示,粤港澳三地一直按照行之有效的联络沟通机制,对涉及三地的传染病进行联防联控工作。中心会继续和广东省、澳门的衞生当局保持紧密联系,按照风险评估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预防基孔肯雅热在香港传播,保障市民健康。
中心总监徐乐坚医生称,中心根据粤港澳三地建立的传染病通报机制,充分掌握广东省近日基孔肯雅热的最新情况。虽然香港今年暂时未录得基孔肯雅热的确诊个案,但随着夏季气温及雨量上升,香港蚊患情况预料会加剧,加上市民在暑假期间会较频繁外游,包括前往蚊传疾病流行的地区,因此出现蚊传疾病(如基孔肯雅热、登革热)输入个案及本地传播的风险增加。因此,市民不论在香港或外游时,都应时刻做好防蚊控蚊及个人保护措施。
为应对蚊传疾病输入的风险,中心港口衞生科已在各个口岸加强巡查,确保环境衞生良好及有效落实防蚊措施,并会为抵港人士进行体温筛查,为发烧旅客进行健康评估及在有需要时转介他们到医院作出跟进。中心亦会与航空公司和旅游业界等持份者保持紧密联系,适时更新疾病资讯和健康建议。
此外,中心已去信香港医生和医院,以提供最新流行病学资讯,并呼吁他们留意外游回港的求诊人士是否有基孔肯雅热相关病征。如发现病例,应即时转介病人入院治理,并按既定机制向衞生署呈报,以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工作。
据悉,香港在2016至2019年每年录得介乎1至11宗个案,全部为外地传入个案,由2020年至今,没有录得确诊基孔肯雅热的个案。
澳门18日录得今年首宗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患者曾到广东顺德;22日亦接获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列为澳门今年第2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
澳门卫生局22日指出,鉴于近期邻近地区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个案增多,暑假期间居民外出及访澳旅客逐渐增加,人员往来频繁,疾病传入澳门风险增高;加上台风后户外容易出现积水,有利蚊虫孳生,增加社区蚊媒疾病传播的风险,呼吁居民加强注意防范,做好防蚊措施。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疾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澳门公共卫生化验所将同步帮病人检验3种病毒,澳门卫生局呼吁医护人员若遇有怀疑病例,将样本送到公共卫生化验所检验。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地区,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无人传人的证据。基孔肯雅热的病征与登革热相似,病人通常会出现发烧和关节痛。其他常见病征包括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和红疹。大部分病人可以自行痊愈,但个别病人的关节痛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在偶尔的情况下,基孔肯雅热病毒可引起眼、心脏及神经的严重并发症。新生儿、长者及长期病患出现重症的风险较高。
图源:云南疾控
基孔肯雅热的死亡率一般较登革热为低。目前没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基孔肯雅热,治疗方法主要是纾缓症状,包括使用退烧药、止痛药和补充体液。
基孔肯雅热1952年首次暴发於坦桑尼亚,如今该病借助气候变化与跨国旅行快速扩张版图。世界衞生组织的资料显示,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曾经录得基孔肯雅热个案。截至今年6月初,全球14个国家/地区共录得超过22万宗个案,包括内地、台湾、新加坡等港人旅游热点,当中约80宗为死亡个案。
世卫专家22日警告,基孔肯雅热疫情可能大规模暴发,为卫生系统带来压力,呼吁各国及地区采取紧急措施预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