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11日电 热带气旋“丹娜丝”“回马枪”后,残余为广东东部带来暴雨及狂风雷暴影响,香港出现雷雨,香港天文台由9日晚至10日先后三次改发红色暴雨警告信号,个别地区包括新界西北部分地点及公路出现水浸情况,香港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前晚主持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会议,统筹各部门应对。香港保安局辖下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亦全面启动,各紧急救援队伍全员候命,超前准备应对突发情况。香港渠务署派遣超过100队紧急应变队伍清理水浸情况,通宵巡查容易出现水浸的地点,另外路政署辖下市区和新界的紧急控制中心,以及运输署紧急事故交通协调中心分别密切监察道路和交通情况,故昨日(10日)在暴雨下未出现大范围的重大事故。
由9日晚23时黄雨发出至10日晚19时,香港渠务署共确认6宗水浸个案,均位于新界西北地区,其中新田一带占4宗,新田公路往元朗方向近模范乡一度因水浸要全线封闭,受影响巴士路线须改道行驶。水浸情况较严重地区集中在元朗一带,市区、将军澳等低洼地区,则未有造成广泛水浸。
7月10日,香港天文台表示,受丹娜丝的残余与活跃西南季候风影响,华南沿岸和南海北部有大骤雨及狂风雷暴。天文台在中午12时40分,改发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图为香港市民在暴雨中出行。香港中通社记者 许其皓摄
渠务署提早清除黑点淤塞
今次市面大致维持如常运作,归功于特区政府超前部署。其中,政务司司长陈国基领导的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前晚召开会议,统筹各政府部门做好准备和应变部署,安排额外人手候命,其中渠务署前日开始作出超前准备,为全港约240个容易因淤塞而引致水浸的地点,进行特别检查和清理工作,昨日继续实施“及时清渠”安排,合共180队紧急应变队伍在全港各区进行检查和清理渠道工作。
渠务署早在9日晚已经开始通渠作业。渠务署Fb图片
预计天气情况仍持续恶劣,路政署辖下市区和新界的紧急控制中心10日一早10时15分启动,另青马及青沙管制区与跨界通道的紧急控制中心下午5时投入运作,将至少持续运作至今日(11日)。该署与道路维修保养承建商实时监察主要公共道路情况,以应对及处理突发事件,昨早已再次检测安装于有较高水浸风险的行车及行人隧道,包括观塘道下通道和沙田城门河、大埔林村河及大埔河沿岸等的部分行人隧道的水浸警告系统,确认运作正常。
路政署紧急控制中心超前部署应对持续恶劣天气。 路政署Fb图片
香港运输署紧急事故交通协调中心则联同港铁、专营巴士等公共运输服务营办商、相关部门和其他机构,密切监察全港交通及运输情况,视乎实际交通状况协调公共运输服务营办商,安排服务调整或紧急服务。若有道路因塌树、水浸、山泥倾泻等令行车受阻,中心会协调警方、路政署等部门及各公共运输服务营办商尽快清理。
消防警务医疗部门高度戒备
各紧急救援部队包括消防处、警务处、民众安全服务队及医疗辅助队亦全员候命,以应付暴雨及强风期间或发生的紧急事故。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升10日与各医院联网总监召开会议,检视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工作,而各联网预留人手、食物及医疗物资,确保服务运作正常,并加强视察公立医院不同位置。
天文台10日一早10时40分改发黄雨后,教育局宣布所有下午校昨日(10日)停课,正上课的上午校及全日制学校则继续上课,并考虑到全港学校已陆续放暑假,停课对学生的学与教实际影响较小,故宣布所有日校包括中小学、特殊学校、幼稚园及幼稚园暨幼儿中心今日 (11日)停课。若原于今日进行的中一入学注册手续,改为下周一(14日)进行。
民政事务总署紧急事故协调中心昨日已运作,并于港九及新界先后开放5个地点作为临时庇护中心,供恶劣天气下有需要人士入住。
13小时三发红雨 黄红“弹出又弹入”
由前晚(9日)开始,香港开始受“丹娜丝”影响,先后三度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见表),黄色及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弹出又弹入”,香港天文台署理高级科学主任郝孟骞接受访问时解释,“丹娜丝”路径相当飘忽,两度登陆后已减弱为热带低气压,但相关残余继续横过广东东部,与活跃的西南季候风夹击,令天气极不稳定。有气象专家指出,“丹娜丝”跟前年引致世纪暴雨的热带气旋“海葵”,移动路径相近,同样带来暴雨,较难预测雨势。
预计今明有骤雨及狂风雷暴
“丹娜丝”登陆后减弱为热带低气压,为华南带来狂风雷暴,天文台10日早晨8时35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当时正值上班上学繁忙时间,打工仔和学生要涉水而行,雨势持续,9时36分,改发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天文台其后改发黄雨,到中午12时40分再发出红雨,历时近3小时,直至下午3时半。
对于多次更改暴雨警告信号,郝孟骞指出根据过往经验,每当有热带气旋或相关残余在香港北面掠过时,有机会带来暴雨,天气极不稳。他预测今日(11日)至周六(12日),香港亦多云有雨,间中有骤雨及狂风雷暴,预计下周初期受高空反气旋增强的影响,天色才会好转。
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梁荣武指出,“丹娜丝”与前年引致世纪暴雨的“海葵”,移动路径相近。他说:“当全球暖化时,大气层里有条件可以容纳更多水分,我们现在夏天有很活跃的西南气流,提供很多水分,而大气层又有这样的能力去储存这些水分,所以下雨时雨势会很大。”(来源: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