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屠海鸣:香港老店“连夜雨”,倚天照海“迎天晴”
创始人
2025-07-10 10:03:45
0

前天,位于金钟的名都酒楼门外贴出告示,公告9月27日为最后营业日。名都酒楼于1989年开业,凭借可容纳百席的巨型礼堂、正宗粤菜及自取点心服务,成为金钟商家、打工仔和市民的聚脚地。这个酒楼即将结业,令人惋惜!

名都酒楼地理位置。香港特区政府地理资讯地图截图

名都酒楼结业仅是本港店铺“结业潮”中的一例。今年上半年,许多知名店铺结业,当中不乏连锁知名品牌旗下的酒楼和那些给港人留下集体记忆的“老店”。比如,屯门的联邦皇宫、沙田的富东阁酒楼、将军澳的四点金饭店、油麻地的金山海鲜酒家、港九多处的鸿星海鲜酒家、首创“冰皮月饼”的大班面包西饼,等等。

除餐饮外,由于老店结业,二、三代传承人接连退场,波及不少零售店铺,象长达65年历史的老字号“周家园凉茶”、具有43年历史、全港硕果仅存的“藤艺藤器公司”等一大批店铺也已“退场”。

弥敦道是九龙人流最旺的街道之一,如今,随处可见“旺铺招租”的告示;曾吸引不少旅客聚集的柏丽购物大道更是重灾区,约有五分之一铺位空置。

从数据看,香港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今年5月零售额同比增长2.4%,结束了长达逾一年的负增长;但可惜的是,很多老店却已经倒下。今年上半年,累计近300间店铺停业,其中餐饮业占比达70%。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如今,香港店铺的“连夜雨”,确实需要倚天照海“迎天晴”。

变局之下的阵痛

分析老店“结业潮”背后的原因,主要来自租金、顾客和同行三个方面。

首先,租金居高不下,是压垮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结业的店铺,直接原因都是缴不起高昂的房租,入不敷出,难以为继。近年来,本港房屋地产市场呈现一种特殊现象:售价下滑,租金上扬。店铺的租金一直保持在高位。由此可见,物业的心理预期与市场实际明显脱节,刻舟求剑、绿木求鱼。

其次,市民“北上消费”,是老店顾客流失的主因。疫情过后,市民“北上消费”常态化。追求“价廉物美”是消费者的基本诉求。“价廉”,主要是因为人民币与港元汇率变化,令港元更“值钱”,兑换成人民币在内地消费很划算,而港币升值则受美元加息的影响;“物美”,主要是内地商品质量可靠、品种齐全、服务到位。由此可见,香港消费市场受到来自国际市场和内地市场两个方向的影响很大。

再次,内地“电商入港”,给店铺造成空前压力。内地三大电商巨头淘宝、京东、拼多多纷纷将香港纳入免运费区,三大电商通过包邮、直邮及本地退货等多种服务,为港人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由此可见,香港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从“线下消费”到“线上消费”的嬗变。

以上三大原因,给香港老店三个信号:一是市场供需关系正在深度调整,二是外围环境对香港的影响很大,三是消费模式的转换是大势所趋。

世界在变,中国在变,顾客的需求和消费结构都在变,本港老店遭遇“连夜雨”,可以定义为“变局下的阵痛”。只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才能找到出路。

求生之路的探索

现在的外部环境变了,若寄希望于港币与人民币汇率回到以前的情形,拉回“北上消费”的群体,显然是不现实的。依笔者之见,香港老店探索求生之路,重在以下两点:

其一,推进数字化转型。内地电商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准确地进行“顾客画像”,令自己的商品与潜在客户对接。比如,你在电商平台上浏览了哪一类商品,随后,就会收到类似的商品推介信息。以淘宝为例,设有“顺手买一件”功能,电商平台根据用户的选购商品和浏览内容等行为,判断用户还可能喜欢买哪种产品而作出推荐。就算你不主动浏览电商网站,也会收到提醒服务。比如,手机不慎跌落地上,马上就会收到“防摔手机壳”等商品的信息。

除了电商之外,内地的线下零售业也在数字化转型。比如,连锁超市分析用户的购物数据和地理轨迹,调整门店布局和商品种类,还针对不同用户开展个性化促销活动。

本港的大部分老店还没有形成收集、分析、应用数据的习惯。有部分老店开始“试水”,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比如,收集了用户数据,却没有分析数据的能力;拥有一定的分析用户数据条件,却没有用好数据的本事。此外,大部分线下零售商促销的手法单一,仍然主打“积分制”,给予用户购物奖励。只看购物金额,不分析购物品类、购物时段、顾客年龄及兴趣变化等因素,这是对数字资源的浪费。本港商家只有推进数字化转型,才能赢得未来。

二是实施差异化竞争。香港老店的最大成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租金,二是雇员的高工资。缘于此,就大多数商品而言,香港不具备价格优势。但由于香港是自由港,绝大多数产品没有增值税和消费税,少量单价高的贵重产品则仍有价格优势。

香港老店应按照差异化竞争的思路,放弃或减少没有竞争力的产品,而聚焦内地商家难以覆盖的产品。比如,大牌奢侈品、黄金饰品、电子产品、化妆品等,药油药膏、本土文创、饼干点心等具有本地特色商品。扬长避短、上下求索、错位竞争,探索求生之路。

关爱之情的“落点”

本港不少老店遭遇“连夜雨”,特区政府、行业协会都应给予关爱。那么,关爱之情落于何处?应聚焦三个关键词:学习,转型,引流。

先说“学习”。浙江是内地电商最发达的地方,阿里巴巴诞生于杭州,义乌电商风靡世界。今年4月,香港与浙江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浙港合作”掀开新篇章。香港的相关业界应组织商家,主动到浙江学习交流,看看人家在数字化时代怎样把生意做到全世界的。不耻下问、循序渐进,必有收获。

再说“转型”。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提及,支持中小企数字转型和把握电商机遇,扩大数码港“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的涵盖范围,由零售及餐饮业延伸至旅游及个人服务界等,一对一形式资助中小企数字转型。这个举措很务实。政府的钱不会用在“见者有份”的“补贴”上,将会用在“推动变革”的“转型”上。未来,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加大资助金额。

最后说“引流”。这两年,政府在“引流”方面做了不少事。包括:争取中央出台内地居民港澳“个人游”城市扩容、提高内地居民港澳购物免税额度、深圳居民赴港“一签多行”等优惠政策,还包括推展“盛事经济”、举办“香港好物节”等。这为香港引来了人气财气,相信未来会持续用力。

本港老店出现“结业潮”,在笔者看来,是因为以上三个环节衔接得不好。“引流”做得不错,“学习”和“转型”做得不够,人来了,服务却跟不上,致使“旺丁不旺财”。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早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典礼上的致辞中就指出:“时代在变,内地在变,整个市场结构、消费模式等都在改变。大家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在变局中打开香港发展的新天地。”

今天,重温夏主任这段话,令人对香港老店“结业潮”的深层次原因认识得更加透彻,这是大变局下的振荡和阵痛,我们不能仅仅惋惜,更不能怨天尤人、雨愁烟恨,而要认清大势大局,努力突破突围,唯有如此,才能雨散云消、雨旸时若,走出“阴雨连绵的季节”,迎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IDA携东亚银行探索香港稳定币... 香港新闻网12月11日电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 IDA 宣布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支持香港的数字...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
施政报告2024 | 香港劏房... 香港新闻网10月16日电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6日)表示,特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
华为ICT大赛2024-202...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华为ICT大赛 2024-2025 香港站颁奖典礼”(以下简称“华为ICT...
【来论】刘喆:希望之路,还是漫... 中缅铁路,这条计划连接昆明与缅甸皎漂深水港的交通走廊,是未来中国通向印度洋的关键战略通道,也是中缅经...
教大学者喜讯频传 多领域研究获... 香港新闻网12月3日电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最近喜讯频传,多位研究学者在心理学、理财教育、英语学...
最高271.28%!美国拟对东... 香港新闻网12月1日电 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11月29日公布其对东南亚四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
香港丁屋申请人遭廉署起诉承认串... 香港新闻网11月8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早前落案起诉小型屋宇(丁屋)发展商负责人、村代表及丁屋申请人共1...
叶刘淑仪出席政青培训课 分享香... 香港新闻网6月5日电 香港政协青年联会(下称“政青”)于6月3日举行六月核心成员培训课程,本次培训特...
香港研发总开支持续上升 去年... 香港中通社12月23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3日发表《2023年香港创新活动统计》报告,香港本地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