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8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王丰铃)美国总统特朗普7日向韩国总统李在明发征税信。韩方回应会积极谈判争取。李在明政府上台即面临“大考”,能否应对这场关税危机?
韩国总统李在明 图源:新华社
特朗普公布他写给李在明的信,表示8月1日起,对韩国输美产品征收25%关税,此项关税将独立于各类行业性关税。若韩国征收“报复关税”,美国将再追加关税。此外,任何试图通过第三国转运来规避该关税的做法,也将被征以更高的关税。若韩国或韩企决定在美国境内建造或生产产品,则不会被征收关税。
韩国政府8日召开紧急会议,产业、财政、外交、国安部门等相关首长商讨应对措施。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称,美方实际上暂缓征收关税,韩国政府将加快谈判进程,争取取得良好成果。韩国政府还将推动国内制度改革,优化监管体系,以减少美国对韩贸易逆差。韩贸易代表已会见美商务部长呼吁下调对韩国输美汽车、钢铁产品的关税。
中国亚太研究会研究员、东北亚问题专家于潇教授8日对香港中通社表示,美韩之间除了贸易问题,还存在安保问题、美韩同盟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牵涉整个东北亚局势。因此韩国此前一直观望,不急于达成协议。料这些问题都会放在接下来美韩的谈判框架内。
特朗普给李在明政府留下不足一个月谈判期。于潇分析,韩国一贯在芯片、钢铁等经贸领域配合美国。不过,李在明政府倾向于在其他方向增加谈判筹码,开拓新市场缓解关税压力,包括改善中韩关系、缓和朝鲜半岛局势、对俄合作在地缘层面进行调整,不断争取创造条件,使韩国尚存谈判空间。但空间亦不会太大,特朗普必然以提高驻韩美军费用等为条件施压,谈判会异常艰难,李在明政府若能争取到最低优惠关税,将是韩方最大收获。
据韩媒报道,韩国国会近日通过补充预算案,以期推动经济复苏。不过,该预算预计将使韩国国家债务在年底前突破1300万亿韩元,财政赤字也将从3.3%扩大至4.2%,远超韩国政府此前订立的“赤字不超过GDP3%”财政规则,因而引起争议。
于潇指出,目前李在明政府推出的预算案,一方面刺激经济,应对市场面临的收缩;一方面通过财政和企业补贴的方式,提升韩国产业应对关税的能力,已为缓解关税冲击做好准备。但这同时也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加之李在明政府锐意扶持芯片、汽车、造船等支柱产业,将无可避免与反对党拉扯。
“关税谈判是对李在明政府的一次考验。李在明政府上台后,对外政策基调变得多元,聚焦和平与合作,正是为对冲美国单边政策带来的压力。”于潇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