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4月15日电(记者 徐嘉仪)香港的霓虹灯招牌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香港理工大学15日公布,霓虹灯研究项目“霓虹黯色:香港街道视觉文化记录” 最近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奖。
图为旺角弥敦道的霓虹灯牌。香港中通社图片
1960至1980年代,香港霓虹招牌迅速发展,成就了灯火璀璨的繁华夜景。随著时代变迁,越来越多招牌因建筑安全隐患、LED灯兴起及发展被特区政府要求移除。据不完全统计,已有逾九成霓虹灯招牌在香港闹市中消失。
项目由理大设计学院副教授郭斯恒带领研究,搜集的资料横跨60年历史,学者走访香港各区,拍摄和记录霓虹灯招牌的视觉美学和工艺,亦访问了多位资深霓虹灯师傅,以及实地参观制作工厂,详细探讨香港霓虹灯的视觉文化,将研究成果辑录成书,以文字和图片记录霓虹灯招牌的独特视觉魅力。
郭斯恒表示,获得这项荣誉,肯定了研究对保存此一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亦让大众更深入了解城市视觉文化为整体社会带来的启发。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由国家教育部于1995年设立,是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公信力的奖项之一,每三年面向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一次评选,旨在表彰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