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4月10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黎金良)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9日突然宣布,对部分国家暂停实施原定的“对等关税”90天,仅维持10%的基准关税。然而,中国却被排除在外,面临关税飙升至125%的严厉打击。这一戏剧性转变,不仅引发全球市场震荡,更揭示了特朗普贸易战背后的复杂算计。
美国总统特朗普。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特朗普此次关税政策的调整,核心在于区别对待,从“全面开战”到“选择性缓和”。这一策略被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为“奖励不报复的国家”,并强调暂缓期是为谈判新贸易协定创造空间。
特朗普的突然让步,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综合专家及媒体分析,大概有四个可能。
首先,金融市场的“逼宫”效应。关税政策宣布后,美国股市经历剧烈动荡,标普500指数一度暴跌近6%,创2020年以来最差表现。然而,当“暂缓关税”消息传出,市场立即强劲反弹:纳斯达克指数单日暴涨12%,标普500指数回升9.5%。分析指出,特朗普虽公开否认受市场影响,但其决策明显受到华尔街及企业巨头的压力,尤其是科技与制造业的强烈反弹。
其次,国内政治与中期选举考量。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美国国内引发大规模抗议,多地示威者批评其加剧通胀、损害就业。共和党内部亦有分歧,部分议员担忧关税战冲击关键选区的农业与制造业利益。所以,暂缓关税可视为特朗普对国内反对声浪的妥协,同时保留对华强硬立场以巩固基本盘。
第三, “分而治之”的全球战略。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区别对待,瓦解潜在的“反美关税联盟”。例如,欧盟虽曾威胁反制,但因未实际报复而获暂缓。贝森特直言,此举是为孤立中国,并鼓励其他国家“向美国提出最佳贸易提案”。
第四,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三位知情人士指,美国财务部对债市走向忧虑升温,是特朗普改变关税决定的重要因素。在宣布暂缓对等关税前,贝森特直接在会议上向特朗普汇报国债被抛售,呼应同日较早时间白宫经济官员提出美国国债沽售潮加剧的警告。而向白宫顾问提出倡议的商界盟友亦留意到债市受压,并猜度关税措施或会撤回的可能性。报道亦引述两名知情人士指,特朗普在9日下午承认正密切留意债市动向。
综合上述多重因素分析,特朗普的关税暂缓并非贸易战的终结,而是战术性调整。其核心逻辑仍是通过“极限施压”迫使对手让步,同时为国内政治与市场情绪降温。
可以预见,特朗普的政策逆转虽暂缓部分国家的压力,但长期不确定性仍存在。对中国而言,125%的关税是严峻挑战,但也可能促使中国加速“内循环”与科技自主。对全球经济来说,特朗普的反复无常,预示著未来90天将是关键谈判期,而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