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4月10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陈卓仪 徐嘉仪)“区议会得到市民的信任,甚至有一些街坊长者,贴在门口的紧急联络人电话不是子女的,而是区议员的。”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10日接受中通社专访,谈及从区议员、立法会,到如今在政府服务的初心不变,市民信任始终是其工作动力。
4月10日,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接受香港中通社专访
打开民政及青年事务局的网页,政策范围十分广泛:公民教育、青年发展、妇女及家庭、社区建设、地区及公众关系。
在一般人看来,这些是非常繁琐的事务,千头万绪,还要高效统筹。但对于麦美娟来说,“其实都是面对人,面对市民”。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麦美娟担任区议员服务地区逾20载,在立法会工作长达10年,深耕本地工会,职业生涯几乎都与社区打交道。
青年工作是近年来特区政府较为重视的领域之一,2022年民政事务局改为民政及青年事务局,麦美娟当年上任后接受中通社访问时曾说“希望增强新一代与政府的互信关系”。
时隔两年多,特区政府在多个领域出台逾百项措施支援青年发展,麦美娟谈及自己感受到的变化:以前要年轻人畅所欲言,是有些困难的,几年过去,通过政府很多工作,青年人看到特区政府的重视,气氛不同了,沟通越来越紧密。
而在麦美娟任上,民政事务中的地区治理也发生变化。重塑后的区议会,回归咨询服务的职能,不再出现2019年议员在会议室喝酒、谩骂的乱象。曾担任26年区议员的麦美娟感慨,最初区议会还能理性讨论,但是后来地区问题政治化。区议会更多的职能应该是凝聚社区力量。
香港十八个区,地区治理事务繁复。特区政府强化地区治理架构后,关爱队的服务也备受关注,有人关注叠床架屋也有人担心财政压力。麦美娟向记者阐述,5000多个队员组成了452个关爱队,全部都是义工,政府给的资源用在服务上,并非“出粮”。
“关爱队已经探访了39万个长者户或者有需要住户,提供了43000多次服务包括家居维修等。如果这些服务数量由公务员做,或者非政府组织来做,成本是现在的三倍。”麦美娟给出一组数据,希望大家能清楚区议会、关爱队和其他地区会,目的都是更高效便利全面服务市民。
专访前,麦局长手拿一份几页纸的文件,密密麻麻都是数据。专访期间,她几乎没怎么看过这份文件,所需资料随口而出,似乎都刻在脑子里了。
“我可以讲一点联厦联管的问题吗?因为我很想讲。”麦局长虽然根据规划的行程著急出席下一场公务,但仍主动“延误”,只因她希望让传媒带给公众更多信息,那就是推出联厦联管,是希望找到负责任企业以合理价钱管理楼宇,帮助业主保护私人物业,“希望业主有这个共识”。
结束专访,麦美娟笑说自己要跑步去下一个活动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