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4月10日电 (记者 陈卓仪 徐嘉仪)完善地区治理后的香港区议会上任逾一年,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10日接受香港中通社专访,以亲身经历讲述区议会变化,赞本届区议员履职尽责、工作高效、高透明度。
曾任区议员达26年,麦美娟见证区议会的变化:“最初大家都很理性讨论地区问题,到后来出现很多政治议题,甚至有议员为了争取选票变得很‘民粹化’。”
她举例,两个区议员将一条巴士线拆为两条不同时段的路线,美其名曰照顾小区利益,却令居民无所适从,又例如同一条街出现多部无人搭乘的无障碍电梯,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2023年7月,香港立法会完成完善地区治理的立法工作;同年12月,重塑区议会制度后的首次区议会选举举行;去年1月,全体470位区议员宣誓就任。
香港中通社图片
“本届区议员都是爱国者、热心地区服务的人,讨论更理性,更聚焦民生,再不会出现一些为了争选票或争小区利益,而忘记整体服务的情况。”麦美娟指出,本届区议会有四个“第一次”:第一次引入履职监察制度;第一次全体区议员会议出席率不低于80%;第一次全体区议员上任3个月内成立办事处;第一次全体区议员每年提交工作报告,开放给公众查阅。
麦美娟注意到,过去几届区议会效率为人诟病:“选举完到正式上任,中间这段时间人可能不见了,上任后开第一次会讨论成立一个委员会,再下一次会决定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到真的办成活动,半年是正常,甚至有些要9个月。”相比之下,她说,本届区议会上任一个月后全部开完第一次会议,中西区当月底立刻办了地区市集,各式各样的活动随之在各区密集举办。
“重塑区议会的理念,首先是回归非政权性组织的定位,其次是收集民情民意协助特区政府回应市民诉求。”麦美娟透露,今年会在社区设流动会客室,让市民更直接接触区议员,让特区政府施政更有效回应市民诉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