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砸向所有贸易伙伴,引发股市振荡,搅乱全球经济。中国第一时间宣布对美反制措施,欧盟正在酝酿对美反制措施。
4月8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这条新闻引发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
李强表示,中欧都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倡导者、世贸组织的坚定维护者和支持者,应加强沟通协调,扩大相互开放,共同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双方和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同包括欧盟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分享发展机遇。
冯德莱恩表示,美国加征关税严重冲击国际贸易,对欧中及弱势国家造成严重影响。欧中致力于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公平自由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经济贸易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这符合双方和世界共同利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特朗普欲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试图轻轻松松地收割全球财富。但他砸下的关税这一棒,反而会推动抗击美国霸权的力量形成。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正是“中欧联手”。美国税棒似螳螂,中欧携手胜黄雀。
欧盟的“痛”,自己知道
欧盟与美国的货物贸易长期维持在1万亿美元左右。欧盟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向美国出口了5316亿欧元的商品,进口了3334亿欧元,贸易顺差为1982亿欧元。
美国此次宣布来自欧盟的商品加征20%的关税,虽然税率不算最高,但由于欧美货物贸易的体量很大,且欧盟对美贸易的顺差很大,此举将给欧盟造成惨重损失,令欧盟各国愤怒。
问题还在于,美国此举不是孤立事件。特朗普2.0亮相以来,在乌克兰问题上与欧洲分道扬镳,让欧洲国家独自承担援乌费用,并试图向欧洲收取“保护费”,完全不把欧盟和北约国家当盟友看待。特朗普还多次扬言,要把丹麦的格陵兰岛纳入美国版图,狂妄之极!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欧洲的伤口上再补一刀,令欧盟心寒极至!
再从道义上看,欧盟各国也是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缔造者,是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受益者。美国的所谓“对等关税”,是以“他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除以他国对美国的贸易额再除以二”,来确定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关税税率。这个计算逻辑遵循的完全是“美国优先”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美国的经济霸权,不管他人死活。欧盟心知肚明,心中怨恨开始累积。
还有一个现实是,整个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2024年,欧元区经济增长0.7%,欧盟增长0.8%。欧盟的两大支柱法国和德国则更不景气。2024年,法国经济增长1.1% ,德国经济下降0.2%,为连续第二年负增长。美国加征关税,对欧盟来说是雪上加霜、火上浇油。
中欧联手,大势所趋
美国此次对中国加征34%关税,叠加此前加征的关税,综合关税达到54%。中国政府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宣布对原产美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并把27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或出口管制清单,暂停6家美企产品输华资质,在世贸组织就美国实施“对等关税”提起诉讼。
中国的回应如此之快、反击力度如此之大、覆盖范围如此之广,令特朗普气急败坏。昨日,美国白宫证实,美国将对中国部分进口货品征收104%关税。
2024年,中美贸易额为6882.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5246.56亿美元,中国自美国进口1636.24亿美元。以104%关税计算,给中国带来的损失非常大。
美国早已视中国为竞争对手,中国就算是退让,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因此,中国必须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在这种情况下,与欧盟联手,也是中国的选择。
尽管这些年来,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但要看到两个因素:其一,中欧摩擦的背后,有美国挑唆的因素;如今,美国与欧盟撕破脸,这种因素消除。其二,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额在7500-7800 亿美元之间,欧盟与美国的贸易额1万亿美元左右。加征中国商品关税得到的那点“碎银”,被美国加征关税吞噬,既然如此,欧盟会想不如与中国好好做生意。
2024年,美国GDP为29.2万亿美元,中国GDP为18.94万亿美元,欧盟GDP约17.3万亿美元。这组数据显示“三足鼎立”之势。过往,拜登政府“联欧抗中”,特朗普政府“唯我独尊,一同打击”,这逼著“中欧联手”。
李强总理在与冯德莱恩主席通电话时讲到几个关键词:“加强沟通协调”“扩大相互开放”“共同维护”。冯德莱恩回应:“这符合双方和世界共同利益”。可见,中欧的共识和默契已经形成。
强者带头,重构未来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宣布后,东盟国家也成为“重灾区”,越南迅速提出与美国谈判“零关税”,但令人遗憾的是,美国政府不屑一顾,令更多的“跪低者”伤心。
现在,除了中国对美国的关税政策以牙还牙之外,加拿大宣布对来自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欧盟正在讨论对涉及28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日本、韩国对美国此举虽然不满,但短期内反抗的可能性不大,还有几十个国家表示要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
无论表面上是什么态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被加征关税的国家和地区心中对美国都非常不满。这种心理将促使大家积极思考重构世界经济版图。基于此,以下几个热点值得关注:
一是曾被拜登政府阻挠的《中欧投资协定》有望重启;二是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将会加快;三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会扩展;四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会吸收更多成员;五是《全面进步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CPTPP)将会扩容。
危机面前,不同国家和地区选择各异,某些国家和地区“委屈求全”的背后,有“实力悬殊”的苦衷。但大家都希望“强者带头”,反击霸权。因此,中欧携手,不仅事关中欧双方,也会推动经济全球化向著正确的方向发展。
香港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商品实行“零关税”,过去10年美国对港贸易顺差达2715亿美元,但美国依然向香港加征关税,既不符合WTO规则,也不符合其自身设置的“对等关税”计算法。实在是蛮横无理!
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表示,自由贸易是香港的竞争优势,是香港成功的命脉,香港会继续保持香港自由港地位,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同时,特区政府从七个方面应对挑战。在笔者看来,香港凭借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未来在中欧合作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曾多次提示香港特区政府官员,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如今,风雨来袭,香港须临危不乱,稳住阵脚,在国家大局下谋划应变之策。这才是化危为机、逢凶化吉的关键!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屠海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