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4月2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王丰铃)美国总统特朗普给全球带来诸多“变量”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外交部长王毅3月31日至4月2日对俄正式访问,诠释中俄关系稳定性。王毅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外长拉夫罗夫会面,并向俄媒阐述中俄关系三大特质,释放哪些信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谈 图源:中国外交部官网
普京4月1日会见王毅时,提及今年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期盼中方来俄出席纪念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不断深化双方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
王毅表示,中俄关系不会止步不前,只会越走越宽广。中俄作为动荡世界中的重要稳定性力量,要携手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和联合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共同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欧亚所研究员田德文2日向香港中通社分析,从中方公布的会谈内容来看,王毅此访主要目标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协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活动安排,并对俄乌冲突等国际热点问题作出沟通,中方主张达成和平协议解决乌克兰危机。
王毅访问期间接受俄媒采访,阐述了中俄关系三大特质。一是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二是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三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同日接受香港中通社采访表示,中方表态很清楚,中俄永不为敌,意思是不要指望拉著俄罗斯来对付中国,不要试图用基辛格三角外交等手段离间中俄关系。“普京会抓住一些特朗普的机遇,使美俄关系技术性缓和,但美国绝不会在战略上尊重俄罗斯,不会给予俄方战后成果及在欧洲安全秩序中的应有地位。俄乌、俄西矛盾会持续。”
王义桅续指,中俄在制造业、农业、能源、金融、人工智能领域,以及反对美国单边主义、北极新兴领域等均有广泛合作空间。此外,中俄是二战后国际秩序捍卫者,以联合国为核心,尊重WTO自由贸易原则。作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关系稳定,对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持国际秩序稳定、确保联合国核心地位、坚持正确二战史观都极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沟通释放稳定信号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正筹备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措施,掀动全球贸易秩序,引发市场情绪紧张。世界经济和大国关系将迎来更多未知数。
对于这样的“变量”与“恒量”,田德文直言,两者源于对抗性思维和合作型国际模式的差别。特朗普试图按照自身意愿,重塑世界秩序,其对抗性思维模式下的做法具破坏性。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代表的合作性国际模式,有助维护地区和全球稳定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