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4月2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嘉仪)今年首季香港新股市场集资排名稳守全球第四位!香港首季录得15只新股,集资约182亿港元,分别按年增长25%及2.87倍。分析指,随着内地加快审批境外上市申请,吸引独角兽企业回归,香港IPO规模或翻倍。
港交所。香港中通社图片
股票发行看市场气氛和整体流动性,今年DeepSeek横空出世带动港股牛市,恒指由今年1月13日低见18671点,升至3月19日高见24874点,大升逾33%。总结首季,恒指累升3059点或15.3%,国指累升16.8%,由多个新经济股组成的科指,升达20.7%。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2日发表报告指,今年首季主板新股首日平均回报率为42.5%,高于去年的27.7%;平均融资规模按年跃升210%至12.1亿港元水平,创三年高。
中国证监会早前公布“惠港5招”,明确提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随著境外上市备案审批加快,“先A后H”正成为主流。
近日,三只松鼠、宇信科技、赛力斯等A股上市公司相继公告拟发行H股在港上市;排队港股IPO的企业中,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蓝思科技等16家企业都在A股市场上市。事实上,中资企业的市值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81%,香港与内地交易所的互联互通机制覆盖港股92%的成交额。
德勤报告预测,香港今年将迎来更多大型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科技公司尤其是AI行业,以及医疗医药公司。全年料有80只新股,集资规模有望达1500亿港元,有力争取新股市场三甲。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表示,内地企业出海需求加大,而香港资本市场最友善。目前去美国上市的内地企业都是小规模企业,龙头企业会忧虑关注度太高,而且科技及人工智能类股会更加小心,因此选择来香港,很多公司即便在美国上市之后也会到港二次上市。
同时,港交所不断优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包括优化上市审批、降低双重主要上市和第二上市门槛,并拓展与东盟、中东地区证券交易所合作,特区政府则大力引进重点企业、家族办公室。欧振兴相信,将吸引更多不同司法权区、不同行业公司来港集资。
彭博研究分析,市场担忧美国经济放缓之际,外国投资者重燃对境外上市中资股的兴趣,香港市场料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