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3月2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国际工商界代表。
习主席说:“我们高兴地看到,外商来华投资,普遍得到丰厚回报。有的从单一业务扩大为综合经营,有的从驻足一地拓展为多点开花,有的从一个工厂壮大为企业集团,企业实力数倍、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增长。正如中国古语所讲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体现的就是互利共赢。”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源自《诗经》。其意是:当有人对我们投以善意,我们都会铭记在心,并以更加珍贵的方式回报。这句话后还有一句:“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其意是报答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永远结好。
在某些国家肆意挥舞关税大棒打压合作伙伴之时,习主席以“投我木桃、报之琼瑶”寄语外商,希望大家投资中国,真诚满满,暖意融融,其中蕴含的深意,更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三个“重要参与者”的提法新
习主席会见外商时说:“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习主席讲到:“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靠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这其中也离不开国际社会支持帮助,包括在华外资企业作出的贡献。”习主席还讲到:“我们高兴地看到,外商来华投资,普遍得到丰厚回报。”
分析以上三段话,习主席对在华外资企业的定位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对外资企业做出如此高的评价!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的提法,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开放性、普惠性,中国欢迎外资企业参与,并继续从中受益。
习主席2018年11月12日在北京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讲过一段话。他说:“40年改革开放,港澳同胞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港澳同胞同内地人民一样,都是国家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这段话对港澳同胞的定位是: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贡献者、创造者。
两厢对照,习主席对外资企业的定位为“三者”,仅次于对港澳同胞的“五者”。由此可见对外资企业的高度重视,这也再次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思想内涵。
习主席此次会见了40余位外资企业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商会协会代表,这些企业分别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南美等。有7位外企高管发言,包括:美国联邦快递集团总裁芮思博、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法国赛诺菲集团首席执行官韩保罗、英国汇丰控股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日本日立制作所会长东原敏昭、韩国SK海力士社长郭鲁正、沙特阿美总裁纳瑟尔。他们表示看好中国市场,并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从习主席对外资企业的定位可以看出,中国没有把外商当“外人”,而是当成“自家人”,令企业家们如沐春风,格外舒心。
“制度型开放”增“确定性”
习主席在会见外商时说:“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我愿在此重申,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中国吸引外资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1979年,中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逐步吸引外资;二是1992年,中国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外商来华投资提速;三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商投资中国与中资投资外国进入“双向互动”阶段。
习主席此次再提的“制度型开放”是外资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制度型开放”意味著与国际接轨,这是中国吸引外资进入第四个阶段的标志。
“制度型开放”可以增加确定性,无论经济政治形势如何变化,都可以保障投资环境稳定、外资企业市场稳定和收益稳定。站在外资企业的角度看“投资中国”,可以得出三点认识:
其一,中国市场规模超大,且新型消费引领世界。中国拥有14亿人口,其中拥有4亿多人的中产阶层;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消费国;同时,中国在人工智能、高端文旅、新能源汽车等智能化、绿色化领域的消费旺盛,市场潜力巨大。
其二,中国是最安全的投资地。特朗普2.0登场,美国给世界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风险较大;欧元区和日韩近年来经济增长乏力,市场机遇不多;中东持续动荡,不敢冒然投资;俄乌战争依然在消耗相关国家的财力,除了军火商发横财之外,不能给其他企业带来机遇。相比而言,中国拥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投资中国最安全。
其三,中国“制度型开放”给外商提供新机遇。去年,中国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最早190项缩减到现在的全国版29项和自贸试验区版27项,制造业领域已实现“清零”。不少外商认为,这个变化具有标志性意义。习主席在这次会见中讲到:“今年,我们将扩大一些方面开放试点,还将加快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门槛”每降低一次,都是给外商提供一次机遇。
习主席在这次会见中提及:“我们将著力破解市场准入中‘大门开、小门不开’的具体问题,让外资企业在我们已经开放的领域‘既准入又准营’”,“中国商务部每月召开一次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听取企业诉求,帮助排忧解难。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开展服务外资企业专项行动,‘一对一’走访重点外资企业,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看出,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不仅重视“顶层设计”,更重视“落地见效”,投资中国的确定性值得信服。
三个“共同维护”提合作层级
习主席在会见中讲到:“我们要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我们要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我们要共同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
习主席去年3月在北京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的讲话有三个要点:如何看待中美关系,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欢迎美国企业家投资中国。并没有提及在维护世界经济秩序上发挥作用。这一次,习主席对国际工商界代表提出三个“共同维护”,这个提法分量很重。
一般来说,中国对国家或国际组织提及“共同维护”,对国际工商界代表如是说,意味著提升了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层级,这与外资企业三个“重要参与者”的定位也是相匹配的。事实上,三个“共同维护”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其一,跨国公司可利用其影响力促进全球化。在某些国家的错误引领下,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受到严峻挑战。跨国公司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若能发出理性声音,采取务实行动,抵制各种历史倒车的行为,就能成为促进全球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其二,“链主”可利用其“粘合力”推进合作。某些国家大搞“脱钩断链”,损人不利己。许多外资企业是全球相关产业的“链主”,同大量上下游企业形成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作用不可取代,可以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挥关键作用。
其三,外资企业可利用其实力和地位维护市场环境。某些国家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泛安全化,迫使企业选边站队,完全违背了经济规律。企业是经营主体,应该独立自主作出商业决策,不受政治干扰,可以为维护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作出贡献。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习主席对外资企业的定位、坚定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态度、希望外资企业为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发挥作用,再次说明“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正如习主席所言:“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多次会见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时表示,希望香港在“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后,找准和把握好“发展香港、贡献国家”的切入点、结合点、共振点。
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是外资进入内地的通道,中央对外资外企的空前重视,诸多跨国集团看好“投资中国”,这都为香港扮好“超级联系人”提供了机遇。香港应把握好“助力外资进入内地”这个切入点,发展自己,贡献国家。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屠海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