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3月8日电(记者 李明珠)奉行“美国优先”政策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执政后,中美博弈出现升级苗头,美国也频繁对港打出“组合拳”。面对美国打压,香港更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在美国各种打压手法中,打关税牌对特朗普来说已经驾轻就熟,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开足马力,无论敌友,挥舞关税大棒横扫一片,但中国无疑是特朗普的头号目标。
上个月初,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并无视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享有的单独关税区地位,打破惯例,首次同步将香港纳入对华加征关税的适用范围。仅隔月余,美方再度加码,在原有基础上再加征10%关税。
分析指出,加征关税将直接冲击香港独立关税区地位。美国这一举动不仅意味著中美贸易战的再度升级,更凸显了香港在中美博弈中的特殊处境。
除了关税之外,特朗普另一招数是意图阻断中美在关键领域的资本与技术流动。日前,特朗普签署《美国优先投资政策》,试图限制“外国对手”投资美国的关键战略领域,还将香港特区列入其中。
此外,特朗普此前还宣布取消对中国商品“小额豁免”条款,美国邮政随即宣布暂停接收从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寄出的包裹,尽管这一政策“朝令夕改”,但在美国商务部确认建立相关的收税系统后,美国或会有新动作,犹如一柄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美国将中国视为威胁,香港企业的正常投资经营也被扣上帽子。例如,香港企业在巴拿马运营的港口成为美国反复炒作“中国威胁论”的借口。媒体形容,香港惹上“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麻烦。
美国一直图谋“以港遏华”,时不时在香港问题上做文章。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就签署了终止香港特殊待遇的行政命令。在2.0时代,特朗普已经暴露出滥用美国霸权的趋势。在对华问题上,其团队展现出更具系统性的遏制思维,将对华遏制战略与香港特区深度绑定,采取系统性打压姿态。外界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
香港中通社图片
有学者分析,在可见的未来,不排除美国对香港或会有更激进的打压举措。
首先,由于特朗普团队内部不乏“对华鹰派”人物,而且美国国会内部在反华议题上步调一致,政治上对港制裁可能变本加厉。例如,在美国国会新会期伊始,美国国会跨党派众议员已经重新提交法案,要求制裁香港官员和司法人员,美国“以港遏华”的意图可见一斑。
其次,特朗普2.0时代,或有意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与贸易新规则,美国可能会在金融领域对香港进行精准打击,通过“金融武器化”制造混乱。早在美国前总统拜登执政时期,外界就有传闻美国有意出台切断中国一些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联络的制裁措施。如今,特朗普会否将香港排除出SWIFT系统作为杀手锏,仍值得关注。
科技打压或将成为另一主战场。在首个任期内,特朗普就对美国向香港出口的某些高科技产品施加了限制,尽管特朗普未必如拜登一般频繁打出“科技牌”,但在中美竞争的大格局下,美国对香港高科技产业的围堵有可能加剧。例如,联合盟友推动对香港科技行业的出口管制,形成多边压力,以所谓技术安全为由限制美资科技公司在港投资,香港研发的科技产品或面临更严格审查等。
此外,在信息认知战层面,特朗普被揭露在首个任期内曾授权中情局成立专门团队散布抹黑中国的言论,美国亦常年有组织地散布涉华、涉港虚假信息。可见,美国发动认知战具有强烈的战略动机和历史惯性,不能排除“特朗普2.0”时代或出现升级态势。
自2018年特朗普对华发动“贸易战”后,中美大国博弈从经贸领域向科技、金融等多维度全面升级,美国的打压升级也倒逼香港反思其发展模式,香港在如何应对上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尽管面临美西方势力对香港国际角色的持续质疑和打压,但香港在中美经济竞合格局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长期视野观察,香港更应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重点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构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的高效经贸网络。香港也要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塑造,不仅要巩固跨境金融、法律仲裁等传统优势,更要前瞻性培育新兴赛道。
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对香港来说既是挑战,也带来机遇,香港更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完)
上一篇:香港17名“㓥房”违反规定被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