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香港“石屎森林”中的“植物工厂”
创始人
2025-02-27 11:04:02
0

香港新闻网2月27日电 (记者 徐嘉仪)有没有想过,在香港这个高楼林立的“石屎森林”,不用泥土也能种菜?

位于香港长沙湾的蔬菜批发市场内,隐藏著面积约260平方米的全环控水耕研发中心。无需阳光、不怕虫害,操作人员只需轻触大屏幕,就可以调试栽培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供应等,里面的西洋菜、小番茄等从播种到收成,都在封闭的洁净空间进行,仅靠营养液耕种,实现无农药、零污染。

这个“植物工厂”由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和蔬菜统营处合作设立,目的是向香港种植业推广水耕技术。在追求效率的香港,中心希望研发更多精准农业科技,将种植效率最大化。

中心设有1号和2号栽培室,前者使用的是自动化水耕种植系统。记者现场所见,层层排列的栽培架上,绿油油的西洋菜、紫白菜苗如叠积木般向上生长,每平方米的空间长出了比传统农田多几倍的收成。

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嘉仪摄

渔护署农业管理主任李耀燿接受中通社专访时介绍,系统是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发,利用机械人进行重复性生产步骤,仅需5分钟就能播撒600颗种子,比人手种植速度快两至三倍。而农场人员只需在任务排程系统中输入要种植的品种,系统便会自动安排工序在任何时间进行,这意味著工作可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生产。

李耀燿说,目前中心测试的品种中,最快可收成的是微菜苗和西洋菜,分别需要约14天及28天。理论上大多数的蔬果都能以水耕的方式种植,但像苹果树、西瓜等作物占地大,而且需要较高要求的种植条件,所以中心首选高产及港人偏好的品种向业界推广。

另一个栽培室使用的是可移动水耕栽培系统,参考了图书馆的移动书架,在有限的空间内摆放最多的移动种植架,利用遥控系统远端监控及管理环境参数,减少操作人手,更适合土地和人力资源紧绌的香港。

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嘉仪摄

在研发中心推动下,本地水耕农场已从2014/15年度的19个增加至2023/24年度约44个,年产约340吨蔬菜,占本地蔬菜年产量约2.2%。

虽然仍未能满足需求,但香港前年发表的《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提出,将本地农产品由每年1.5万吨,于15年内增加至6万吨,水耕技术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往后面对突发情况时,水耕蔬菜或能成为香港人餐桌上的“备用电池”。

李耀燿透露,中心正在研发适合根茎类作物的多层式气雾耕作系统。渔护署会继续为业界提供技术、财政支援以及人才培训,促进可持续发展。(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IDA携东亚银行探索香港稳定币... 香港新闻网12月11日电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 IDA 宣布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支持香港的数字...
施政报告2024 | 香港劏房... 香港新闻网10月16日电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6日)表示,特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
教大学者喜讯频传 多领域研究获... 香港新闻网12月3日电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最近喜讯频传,多位研究学者在心理学、理财教育、英语学...
李家超:培育青年成立足香港、胸...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香港青年联会第32届会庆及会董会就职典礼9日举行,行政长官李家超以视像致辞表...
华为ICT大赛2024-202...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华为ICT大赛 2024-2025 香港站颁奖典礼”(以下简称“华为ICT...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两个重点利好... 香港中通社12月9日电 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两个重点利好香港香港中通社记者 陈卓仪中共中央政治局1...
【最佳观赏位】2025香港跨年...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他来了,他来了!2025年进入倒数阶段,今年香港跨年烟花汇演继续办。维港烟花...
香港第三季多个行业业务收益录得... 香港中通社12月9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9日发表临时数字显示,今年第三季按年比较,不少主要服务行业...
【来论】刘喆:希望之路,还是漫... 中缅铁路,这条计划连接昆明与缅甸皎漂深水港的交通走廊,是未来中国通向印度洋的关键战略通道,也是中缅经...
全线亮灯!黄茅海跨海通道打造大...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跨海通道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迎来正式通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