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香港“石屎森林”中的“植物工厂”
创始人
2025-02-27 11:04:02
0

香港新闻网2月27日电 (记者 徐嘉仪)有没有想过,在香港这个高楼林立的“石屎森林”,不用泥土也能种菜?

位于香港长沙湾的蔬菜批发市场内,隐藏著面积约260平方米的全环控水耕研发中心。无需阳光、不怕虫害,操作人员只需轻触大屏幕,就可以调试栽培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供应等,里面的西洋菜、小番茄等从播种到收成,都在封闭的洁净空间进行,仅靠营养液耕种,实现无农药、零污染。

这个“植物工厂”由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和蔬菜统营处合作设立,目的是向香港种植业推广水耕技术。在追求效率的香港,中心希望研发更多精准农业科技,将种植效率最大化。

中心设有1号和2号栽培室,前者使用的是自动化水耕种植系统。记者现场所见,层层排列的栽培架上,绿油油的西洋菜、紫白菜苗如叠积木般向上生长,每平方米的空间长出了比传统农田多几倍的收成。

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嘉仪摄

渔护署农业管理主任李耀燿接受中通社专访时介绍,系统是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发,利用机械人进行重复性生产步骤,仅需5分钟就能播撒600颗种子,比人手种植速度快两至三倍。而农场人员只需在任务排程系统中输入要种植的品种,系统便会自动安排工序在任何时间进行,这意味著工作可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生产。

李耀燿说,目前中心测试的品种中,最快可收成的是微菜苗和西洋菜,分别需要约14天及28天。理论上大多数的蔬果都能以水耕的方式种植,但像苹果树、西瓜等作物占地大,而且需要较高要求的种植条件,所以中心首选高产及港人偏好的品种向业界推广。

另一个栽培室使用的是可移动水耕栽培系统,参考了图书馆的移动书架,在有限的空间内摆放最多的移动种植架,利用遥控系统远端监控及管理环境参数,减少操作人手,更适合土地和人力资源紧绌的香港。

香港中通社记者 徐嘉仪摄

在研发中心推动下,本地水耕农场已从2014/15年度的19个增加至2023/24年度约44个,年产约340吨蔬菜,占本地蔬菜年产量约2.2%。

虽然仍未能满足需求,但香港前年发表的《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提出,将本地农产品由每年1.5万吨,于15年内增加至6万吨,水耕技术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往后面对突发情况时,水耕蔬菜或能成为香港人餐桌上的“备用电池”。

李耀燿透露,中心正在研发适合根茎类作物的多层式气雾耕作系统。渔护署会继续为业界提供技术、财政支援以及人才培训,促进可持续发展。(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