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香港面临著千亿财赤的沉重压力,长者2元乘车优惠计划作为一项关乎民生且影响政府开支的政策,自然成为了亟待重新审视与调整的焦点,对此,本人深表赞同,并认为实施合理的改动势在必行。
从财政层面考量,《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条清楚规定,财政预算应以量入为出为根本原则,全力追求收支平衡,避免出现赤字,并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配,从而确保公共财政具备坚韧的永续性。特区政府肩负宪法赋予的审慎理财职责,必须在一定时期内达成收支的平衡状态。 回顾长者2元乘车优惠计划,其所占政府每年的经常开支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轨迹,在短短五年间,占比便从0.2%急剧攀升至上一年的0.7%,而在上一财政年度,政府更是向各公共交通营办商支付了高达39.9亿元的巨额款项,其中港铁和巴士的份额尤为突出,各自均超过15亿元。在如此严峻的财赤形势下,若继续对这一乘车优惠计划维持现状、不加管控,无疑将给整个公共财政的稳健运行埋下更大的隐患,进而对香港的长远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形成阻碍。
特区政府正检讨2元乘车优惠计划。(资料图片)
同时,香港人口老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未来数年,将有大量人口迈入60岁门槛,此后老年人口数量还将逐年稳步递增。面对这般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现行的2元乘车优惠计划确实到了必须重新梳理与优化的关键时刻。港大荣休学者周永新提出的建议颇具参考价值,例如针对60至64岁的长者,每月设定乘车补贴金额上限为700元,这般举措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年龄段长者外出活动的基本需求,又能对补贴费用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控制。此外,将合资格年龄门槛恢复至65岁这一较为彻底的方案,也值得深入探讨,毕竟不同年龄段的长者在出行频率、经济状况以及实际需求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透过适度区分受惠年龄和补贴上限,能使政策更贴合香港的现实状况,更科学、合理且公平。
再者,我们绝不能忽视通货膨胀这一关键因素的影响。随著时间的推移,打工者的薪资持续上扬,物价也不断上涨,然而2元的乘车费用却多年未曾变动。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给予长者的固定福利,但从长远和整体的经济视角出发,缺乏弹性的固定收费模式难以与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相适应。故而,不妨考虑设立一个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估审核的机制,依据通货膨胀水平、公共财政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审慎决定乘车优惠费用的合理涨幅,力求使这一政策既能切实惠及长 者群体,又能在政府财政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平稳有序地运作。
不可否认,立法会议员往往倾向迎合选民的诉求,以此争取民意的支持,这种心理动机不难理解。然而,在笔者看来,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同样是建设力量人士以及立法会议员们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当下,2元乘车优惠计划已然暴露出可能演变为“财政无底洞”的隐忧,面对此情此景,我们绝不能对改革心生畏惧,更不能明知问题存在却选择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改革本身就是我们推动香港社会持续进步、保障公共服务得以长久维系的关键工作内容。 唯有勇敢面对挑战、积极采取调整措施,才能够使长者乘车优惠计划在未来发挥更为理想的作用,在充分保障长者出行权益的同时,维护香港公共财政的稳健状态,进而促进整个 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2元乘车优惠计划是港府的德政,但社会资源毕竟是有限,适当和适时调整也是合理。总之,鉴于香港当前的财政状况以及人口老化的严峻趋势等诸多现实因素,对长者2元乘车优惠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检讨和改进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缓。本人衷心期望特区政府能够全面、深入地考虑各方提出的建议,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为长者乘车优惠计划的优化调整贡献智慧与力量,以确保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以及长者群体的出行权益得以妥善保障。
(本文作者为香港再出发共同发起人、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阳江市政协委员、河南省青联港区常委 高松杰)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