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2月28日电 嫦娥六号取回的人类首批月背样品,有望在农历新年前抵港,用于前沿科学研究。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昨日(27日)公布第八次月球科研样品借用申请评审会结果,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钱煜奇研究助理教授、赵国春院士团队成功申请到1,000毫克嫦娥六号样品,这是香港学者申请到的首批月背样品。
2024年10月14日,嫦娥六号取回的月背样品,首次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展出。央视新闻图
据了解,港大地球科学系团队将会基于嫦娥六号样品,结合嫦娥工程及其他国内外遥感探测数据、嫦娥六号原位探测数据(降落相机、全景相机、月球矿物光谱仪的数据,编者注)三位一体,研究月球南极-艾肯盆地的岩浆活动历史,甚至将研究扩展到月球背面,重新认识月球背面和正面的区别。本份样品将主要由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团队联合内地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相关研究可以帮助香港发展月球与行星科学,更深入地参加国家的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是人类首次获得月球背面的样品,极具科学价值。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发布消息称, 2024年12月,该中心组织召开了第八次月球科研样品借用申请评审会。经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评审,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审核并报国家航天局批准,最终16家科研机构的45份申请获得通过,对应18名使用责任人,样品发放量共计8,550.4毫克。
图为中国国内第八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名单。
澳门学者成功申请到100毫克样品
港澳科学家在嫦娥六号样品首次申请评审中收获颇丰。据了解,这45份样品中包括20份嫦娥六号样品,香港大学学者钱煜奇成功申请到1,000毫克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澳门科技大学学者金子梁成功申请到100毫克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此外,香港大学学者陆洋此次申请的嫦娥五号样品也获得批准,金子梁还申请到两份嫦娥五号样品。
据了解,钱煜奇也是第一位申请到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香港学者,他在2023年5月进行的第六次月球科研样品借用申请评审会上申请到香港首份样品。嫦娥五号样品经过六次评审后抵达香港,而嫦娥六号样品首次评审就可以通过,令外界感受到香港关于月球及行星科学的研究获得内地认可,两地在这一领域的交流更加深入。
将与内地科研机构合作研究样品
“我们的申请获得了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西北大学-香港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联合中心的大力支持。”钱煜奇表示,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在赵国春院士和柳中晖系主任带领下已经开始发展起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并且与内地紧密合作,才能够通过嫦娥六号样品申请评审,获得宝贵的研究机会。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表示,通过申请的单位需在10个工作日内与探月中心签订月球样品借用协议,并领取月球样品证书。此后按程序联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样品实验室,办理样品领取相关手续。
钱煜奇表示,预计将在农历新年前取回嫦娥六号样品。“我们将与内地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对月球样品进行研究”,钱煜奇说,月球与行星科学在香港大学持续发展,使香港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国家的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希望嫦娥六号的研究能在其中作出贡献。
月背样品研究成果斐然 港学者参与其中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不断刷新著人类对月球的认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刚和高级工程师张乐团队的最新研究显示,嫦娥六号低钛玄武岩形成于距今28.3亿年前的火山喷发,并指示其具有一个十分亏损不相容元素的月幔源区。香港大学钱煜奇研究助理教授也参与到这项研究中。
前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发表在《科学》上,是关于嫦娥六号样品的最新研究之一。钱煜奇是这一论文的共同作者之一。他表示,自己和港大团队在嫦娥六号升空前夕以及首批月背样品开展分析之前,曾根据遥感数据对嫦娥六号著陆的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进行研究,提出该地区存在持续、多样的火山喷发活动,并重建了该地区的火山喷发历史。
“通过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香港大学化学动力学联合实验室,我有幸参与到徐义刚院士团队的共同研究中。”钱煜奇说,港大团队通过对月球背面遥感数据的前期分析,为内地团队研究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样品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背景。月背样品研究也印证了港大团队此前论文中提出的火山活动模型。
通过两地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钱煜奇参与首批针对嫦娥六号任务的研究成果。此次,他通过精心充分准备,成功申请到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更希望能够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作出香港学者对月球探索的更新认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