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2月17日电 自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祖国,至今已走过25年光辉历程。这座昔日的渔村经历翻天覆地的巨变,从一条新马路到今日的世界赌城,一步一脚印。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17日报道,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监事长阮爱武与澳区人大代表吴小丽,有幸亲身见证澳门回归后的社会变迁,感受澳门月复月、年复年的进步。
澳门大三巴牌坊 中通社资料图
一代人难忘的回归回忆
谈及回归之时,那是澳门人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阮爱武当时作为工联会的年轻成员,有幸参与到回归的筹备工作,负责编排政府大型回归活动的表演,如百狮百鼓、巨龙腾飞等节目,“我们特别注重道具和动作的整齐”,阮爱武回忆道。在筹备期间,阮爱武更精心组织了教练团队,走访多间学校,教授青少年舞狮和打鼓的技艺,为回归盛事贡献力量。
吴小丽当时则带领学生团体,在回归当日清晨7时多,便守候在关口附近,迎接解放军进城。她描述指,当日街道两旁早已挤满欢迎的人群,“解放军一进来澳门那一刻,两旁马路所有的街坊朋友都鼓掌欢呼,是很兴奋的一个状态。”那时的欢呼与掌声雷动的历史性瞬间,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
回顾葡萄牙管治时,社会基础设施落后,经济萧条,治安状况堪忧。阮爱武指出,葡治时代对社会投入匮乏,很多民生福利都依赖社团来推动,“上世纪50年代的澳门真的只有一条新马路,街上还是泥地,筷子基还是海,青州那一带还是菜园。”吴小丽也慨叹,90年代的澳门治安混乱,枪击、烧车、绑架事件等经常发生,许多青年到香港、台湾以至内地珠三角地区寻找工作,她自己也曾求职无门,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工作机会寥寥无几。
赌权开放 经济腾飞
回归祖国之后,澳门有如凤凰涅槃,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赌权开放,澳门的GDP迅速增长,成为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发展机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吴小丽更见证街坊会的成长与蜕变,从她在2006年加入时服务单一,到如今服务大楼的落成,服务逐步走向多元化、专业化,从单纯的扶贫救济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社会服务团体。
阮爱武则着力推动职工体育的发展,他回忆起当年作为工联体育事务总监的经历,“我们那时候开展了健身气功、武术、太极拳等多项体育活动,还有足球训练班和武龙武狮队,这个时机造就我们职工体育的发展!”
如今,已年近古稀的阮爱武深切感受到回归带来的福利改善,曾经只有贫民才能享有的福利,如今65岁以上的长者便能拥有敬老金、免费乘坐巴士轻轨等诸多福利,与回归前形成鲜明对比。展望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澳门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阮爱武深知,这是一个全新的征程,在这个快节奏发展的时代,澳门无论是社团还是居民,尤其是年轻人,都需要积极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大局,否则将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大湾区9+2,人家发展得快,你发展得慢,你怎样去融入去呢?所以是很迫切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