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
习主席表示,一年来,李家超行政长官带领特别行政区政府,担当作为、务实进取,历史性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集中精力拼经济、谋发展,推动解决住房、医疗等民生难题,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香港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为香港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特区政府未来施政指明方向。而医疗作为民生之本,一直是特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届政府在医疗领域迎难而上,推出了一系列务实而富有成效的政策,这些政策不仅解决了市民面临的实际问题,更为香港的医疗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
在医疗人力资源策略方面,面对医生和护士短缺的严峻挑战,特区政府果断出手,通过简化外地医疗人员来港的执业资格认证程序,积极引进海外优秀医疗人才。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公立医院人手紧张的问题,大大缩短了患者轮候时间,显著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这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全力推进基层医疗服务的建设。去年发布的基层医疗健康计划,明确提出了在全港各区增设社区健康中心的目标。这些中心不仅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基层医疗服务,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这一举措有助提高基层医疗的可及性和质量,减轻公立医院的压力,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推动中医药发展方面,特区政府同样不遗余力。计划于2025年启用的香港中医医院,将为中医服务提供更为专业的平台,促进中西医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日益完善的香港医疗体系,可为香港市民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医疗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
特区政府正在重整公营医疗“三驾马车”架构,并检讨公营医疗收费水准。正在推行的急症室医疗改革,同样是特区政府工作的一大亮点。针对急症室人满为患、等待时间长的问题,政府引入了新的管理系统,增加了急症医疗人员的数量,并对急症室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急救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
特区政府还高度重视医疗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为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鼓励它们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这一计划的实施,将推动医疗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发展,为患者带来更为便捷、高效的医疗体验,进一步提升香港在医疗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建立第三家医学院,受到舆论热烈欢迎和业界的大力支持。香港已有多家大学表达了开办医学院的意愿,在培养更多医生的同时,将先进科技成果与临床医学研究相结合,寻求医疗技术手段和医药产品疗效的双重突破。香港发展生命科技迈出坚实的步伐,势将成为香港的又一个金字招牌。
政府大力鼓励大湾区跨境医疗合作,在此大背景下,我属下的医疗机构也筹备在罗湖深港交界处建立一个综合性专科医院,致力为大湾区内地城市病人提供高质高效而收费廉宜合理的港式医疗服务。另一方面,针对香港公立医院等候时间较长,私家医院收费较高的情况,为香港基层市民和长者提供多一个选择。
医疗是民生之本,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康。特区政府和医疗业界共同努力,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也是香港进一步推动由治及兴的应有之义。我们坚信,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香港将继续保持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和国际地位,奋力打开改革发展的新天地。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香港立法会议员林顺潮)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