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2月10日电 题:中国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 经济走势将如何?
香港中通社记者 叶永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一锤定音,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 ,未来的经济走势将如何?5%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否能达到?
中国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香港中通社图片
备受市场关注、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中国自2011年以来首次调整货币政策,意味著延续14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将调回2008年至2010年的“适度宽松”取向,也是中国3类货币政策中最宽松的取向。
从过去30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基调以“稳健”为中枢,在“从紧”和“宽松”之间进行调整,以达到稳经济与逆周期调节的目的。宏观货币政策基调在1993年至1996年期间为“适度从紧”,1997年至2006年为“稳健”,2007年至2008年为“从紧”,2009年至2010年为“适度宽松”,2011年至今为“稳健”。
回看2009年至2010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区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对应宏观经济环境,正值雷曼兄弟银行破产,美国次贷危机加速升级,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波及,遂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以应对。2011年起,为防通胀、防资产价格泡沫、防“热钱”异动和防金融风险,货币政策重回“稳健”基调。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预计,明年仍有两次降准,为了降低息差收缩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商业银行可能继续集体下浮存款利率。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明年将继续进入降息通道,可能降准0.5个百分点,政策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引导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25个基点,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体现出有效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同样认为,明年货币政策继续实施降准、降息的同时,央行或将加大购买国债和买断式逆回购等超常规宽松政策。
值得留意的是,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在9月来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显效后有所改善。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连续2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创今年5月以来的新高。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表示,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指向明确。“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第一次使用“超常规”一词,决心很大。“稳住股市楼市”,首次使用这样的提法,凸显资本资产市场重要性,意图了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很有必要,也是为长期结构性改革争取时间、创造条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波指出,中央释放信息后,港股大幅跃升说明国际比较认同中国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基调调整。目前,财政政策调整为“更加积极”,说明官方的10万亿元人民币化债计划实施时点可能会提前,频率会加快,总额也可能更高。
对于今年经济目标,政治局会议表述从9月时的“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调整为“将顺利完成”目标,显示官方对实现全年增长5%左右的目标信心增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