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馆举办“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特展
创始人
2024-12-10 15:33:48
0

香港新闻网12月10日电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10日宣布,将于12月18日呈献特别展览“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与法国凡尔赛宫联合主办展览,是香港首度同时展出紫禁城及凡尔赛宫两大世界遗产的重要文物。

来自故宫博物院与法国凡尔赛宫凡的近150件瑰丽珍宝已抵达香港,并由三家博物馆的研究策展与文保团队检查状况及布展。

展览聚焦于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八世纪期间,中法宫廷在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互相仰慕、启发与交流的历史。是次展出文物种类多元,不仅有宫廷肖像以及精美绝伦的瓷器、玻璃器、珐瑯器、纺织品等展品,亦涵盖书籍、科技仪器等珍品。

展品包括九件中国国家一级文物,以及凡尔赛宫近年来收入的珍藏,其中大部分展品更是首次在香港展出。

故宫博物院的重点展品之一是,1783年制的菊花纹壶背后有一段“中国订制,法国制造”的工艺交流故事。此壶过去一直被以为是广东官员送给清廷的贡品。然而,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专家在其底部发现了一个细小的红色款,为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珐瑯工艺师约瑟夫·科托(1740–1812年)所署。此壶为乾隆帝(1736–1795年在位)所珍藏,成为中法工艺与审美交融的一件代表作。

法国凡尔赛宫的重点展品包括,香水喷泉(1736–1743年)是法国宫廷收藏并装饰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也是当今已知唯一法国国王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拥有的中国瓷器,曾放置在他的衣柜内。这件仿哥釉瓷瓶由中国景德镇瓷工制造,精美的铜镀金饰件则可能根据法国工匠的图纸在法国制作,展现华丽的洛可可艺术风格,让这件瓷瓶成为中法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以及,乾隆帝瓷板像(1776年)的图像基于意大利耶稣会士潘廷章(1733–1812年)在清宫所制的乾隆帝画像。路易十六(1774–1792年在位)于1776年获得此瓷板像,并将其挂在凡尔赛宫书房内。据说他之后又收入一件相同的瓷板像,作为外交礼物赠予乾隆帝。(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施政报告2024 | 香港劏房... 香港新闻网10月16日电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6日)表示,特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
【来论】李然:矢志改革惠民生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亦是香港特区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後的首份施...
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银行柬... 香港新闻网11月22日电 近年来,日益“国际范儿”的人民币在服务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呈现出强劲势头、...
香港文学馆小作家写作培训计划开... 香港中通社11月16日电(记者 徐嘉仪)“香港文学馆第二届小作家写作培训计划”11月16日在香海正觉...
“识变”中“应变” 香港举行第... 香港新闻网11月16日电 为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满足粤港两地会计行业融合发展需求,...
中联部副部长陆慷:对中美合作伙... 香港新闻网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陆慷15日指出,中国对中美双边关系的基本态度并未改...
专访大湾区航空CEO吴秀兰:在... 香港新闻网11月3日米子电 (记者 黄璇)疫情后航空业逐步复苏,大湾区航空于10月27日正式开启“...
中国对挪威冰岛等9国试行免签政... 香港新闻网11月2日电 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中国扩...
伊以互放狠话 循环报复何时休? 香港中通社11月1日电 以色列10月26日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后,数日以来,以色列和伊朗领导人不断“隔...
香港早间新闻速览(10月28日... 1.香港童军总会27日举行年度大会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当日以香港童军总领袖身份出席致辞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