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游艇旅游作为一种高端旅游,发挥独特的交流合作及产业提升的作用。香港经民联昨日(30日)发布《发展香港游艇产业研究报告》,呼吁推进“北艇南下”和“港艇北上”,实现湾区游艇“自由行”等7个建议。报告预计,若将香港打造成为湾区游艇中心,每年可带来约45亿元收益。
经民联表示,全世界均积极争取在游艇市场分一杯羹。香港除拥有丰富的海岛和海岸线资源外,作为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以及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具备壮大游艇产业的条件。在国家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香港也有必要打造湾区游艇中心。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经民联认为,特区政府应将游艇及其相关产业定位为推动香港经济的重要板块,不仅需改变现时纯粹以监管为主的方针,主动为游艇业的发展拆墙松绑,也需制订长远规划策略。报告预计,若香港成为湾区游艇中心,每年可带来约30亿元的服务收益,每年的游艇贸易总额可达15亿元,合共45亿元。
报告提出7大建议,包括推动大湾区游艇经济整体发展,深化国际合作,大力推进“北艇南下”和“港艇北上”,实现湾区游艇“自由行”;简化游艇的出入境程序和对船员的要求,实施“定点停靠,就近联检”,容许游艇完成入境手续后可自由航行;开拓更多游艇旅游热点,全方位增加香港游艇泊位供应,特别是要增加适合大型游艇停泊补给的设施;完善游艇旅客抵港的交通和消费安排,容许直升机利用在香港水域内的游艇直升机坪升降。
报告亦建议成立跨部门专责小组,完善游艇旅游发展的跨局统筹和协调工作;强化人才培训,发挥湾区游艇维修和服务业的最大优势;加大力度发展游艇海岛旅游,改善乡郊地区游艇基建,发展更多游艇及水上活动中心,吸引高消费旅客群到访。
对此,香港昂船洲船坞船舶维修商公会副会长陈智刚表示,游艇作为消费品,相关买卖可带动游艇服务产业链包括检验、维修及评核等,刺激行业发展。他提到,现时香港仅少数船厂有能力为价值过亿的奢华游艇作维修保养,认为政府可视需求开办船舶维修相关学科,鼓励和培训年轻人入行。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今年3月亦透露,正推动大湾区内地城市与香港开放游艇“自由行”。
香港作为亚洲游艇枢纽,被业界视为有很大潜力发展游艇“自由行”,香港水资源丰富、游艇市场成熟,有约4000个游艇泊位,注册游乐船超过1.2万艘,有能力吸引来自大湾区内地城市以至亚洲的旅客,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有分析指出,游艇作为一种高端时尚和高附加值的行业,集航海、运动、旅游、娱乐、休闲、服务等功能和产业于一体,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合作中发挥著独特的交流合作和产业提升的作用。而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则将游艇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让粤港澳三地共享游艇经济高速发展成果,同时为打造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提供条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