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近期,广东基孔肯雅热病例增加,引发大众对症状识别与防治的高度关注。专家提醒,感染一次基孔肯雅热后,通常会在较长时间内获得一定免疫力,尤其是老年人需重点保护,因为感染可能导致连锁反应。
7月29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主任张周斌就感染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以及免疫问题进行了说明。他指出,感染后引起的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基孔肯雅热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传染病,资料还不是特别多,但感染后较长时间内可获一定免疫力。市民若出现发热、皮疹或关节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延伸阅读】
权威指南教你了解基孔肯雅热症状、如何防蚊
基孔肯雅热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传染病,但感染后会有持续的免疫反应。
老年人需特别关注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与登革热相似,但关节疼痛更为剧烈。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以及常伴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导致心肌炎、血糖失控、关节损伤加重,甚至神经系统受损。此外,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经历长达数年的慢性关节痛。
预防与应对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预防蚊虫叮咬是保护老年人的最佳策略。如果不幸“中招”,老年人应采取以下六个措施:
1. 立即就医: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以确诊和评估病情。
2. 充分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身体负担。
3. 补液:鼓励少量多次饮水,避免脱水。但是补液需谨慎!特别是心衰或肾衰的老人,补液速度和总量需遵循医嘱,避免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不能盲目大量饮水。
4. 药物使用:遵循医嘱,优先选择对乙醯氨基酚(扑热息痛)等退热止痛药,避免自行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又称非类固醇抗发炎药),尤其在未排除登革热或存在出血风险时,这类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5. 监测血压/心率:发热和脱水可能导致血压波动,需定期监测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药物。
6. 监测血糖:感染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或低下,需加强监测(一天多次),并根据医生指导调整药物。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基孔肯雅热带来的风险,保护老年人的健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