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录音事件”与泰柬边境冲突
2025年7月24日,泰国和柬埔寨在边境争议地区发生了交火事件,双方互相指责对方首先开火。冲突中泰国出动了F-16战机,摧毁了柬埔寨的两处军事设施。截至当地时间24日21时,泰国与柬埔寨边境冲突已造成泰方13名平民和1名士兵死亡,另有46人受伤。柬埔寨方面未就柬方伤亡情况发布消息。
此次泰柬冲突直接导火索是由于边境地雷爆炸致泰士兵截肢,进而引发两国于7月24日的全面交火。但在全面交火之前,泰柬两国边境的紧张局势已持续了数月。5月28日泰柬两国边境交火,一名柬埔寨士兵不幸丧生。出于缓和局势考虑,时任泰国女总理佩通坦主动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通电话。佩通坦为了缓解冲突,向洪森表示边境的冲突不是泰国政府的意思,暗指军方自作主张。但佩通坦的善意没换来洪森的让步,洪森转头就把佩通坦卖了。6月18日,双方的通话录音被公开到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
录音一经曝光,泰国国内舆论哗然,直接引发了泰国国内政治危机。本来军方和保守派就对佩通坦当总理就有不满,这下更是抓到把柄,进而攻击佩通坦“软弱”,“出卖国家利益“。泰国多地爆发民众抗议示威,谴责佩通坦损害主权。第二大党自豪泰党退出政府,削弱了佩通坦的执政基础。7月1日佩通坦被宪法法院暂停总理职务,泰国进入权力真空期。
“电话录音事件”点燃了两国民族主义的火药桶。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影响下,泰国的态度变得超级强硬。6月5日、7日和14日柬埔寨和泰国举行的三场双边谈判都失败了。6月23号晚,泰国军方直接下令封锁了跟柬埔寨接壤的边境,停止贸易往来。柬埔寨同样针锋相对,下令禁止泰国蔬果进口,停播泰国影视作品,并单方面向国际法院提交四块争议领土仲裁申请。泰柬两国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7月24日双方在达蒙通寺附近交火,使得局势加速恶化。
冲突历史根源
泰柬冲突非今日始,两国边境争端根源可追溯至殖民时代。法国殖民柬埔寨时期绘制的边界地图存在争议,特别是在柏威夏寺地区。1962年,国际法院将柏威夏寺判给柬埔寨,但寺庙周边约4.6平方公里土地的归属问题未明确解决。2008年,柬埔寨成功将柏威夏寺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泰国视为主权侵犯,导致2008-2011年间两国爆发持续冲突。2011年,在时任印尼外交部长的斡旋下,双方同意从争议地区撤军。
2013年柬埔寨要求国际法院明确柏威夏寺周边主权。国际法院将寺庙周边区域判归柬埔寨,泰国被迫撤军,但民间抵触情绪未消,两国留下心结。每过几年,两国就会在领土模糊地带爆发对抗,外部调停仅能暂时降温,但无法解决冲突根源。
央视新闻图片
冲突之外溢影响与东盟调停
今日泰柬冲突的特殊性在于,两国均由新生代领导,并均有国内政治的制约。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是前首相洪森之子,需要证明自己执政能力,故有借民族主义转移民众注意力的动机。泰国总理佩通坦同样是“政二代”,面临军方与保守势力的夹击,纵使有千般不愿,也不得不展示“保卫主权”的强硬姿态为自己政治生涯续命。故而泰柬双方互不相让,不断加码,直至无回旋余地。
此次冲突对泰柬两国经济与民生造成了连锁冲击。2024年泰柬双边贸易额达1755亿泰铢,口岸关闭致泰国水果滞销、柬埔寨能源短缺。约100万柬埔寨劳工在泰国务工,边境封锁切断生计渠道。冲突对两国而言可谓是双输局面。
在局势动荡之际,应柬埔寨要求,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介入,于7月25日召开闭门会议,但仅呼吁双方“永久停火”,并通过“有效对话和平解决分歧”,未能提出强制措施。调停泰柬冲突的重任落到了东盟的头上。若无法有效斡旋东盟两大核心成员国的冲突,东盟作为地区组织的区域影响力将遭根本性质疑。泰柬冲突与缅甸危机叠加,将削弱东盟凝聚力,阻碍《东盟共同体愿景2045》推进。
主权诉求方面,柬埔寨单方面诉诸国际法院,泰国不承认国际法院的司法管辖权,双方立场完全对立,东盟调解的难度很大。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正在推动设立非军事区,恢复基础物资流通,或许能取得短期危机处理成效。中长期来看,由于双方执著于主权,无法轻易让步,将泰柬和解纳入东盟争端解决机制成功的机会不大。若泰国军方有意借“有限冲突”来巩固权力,则泰柬冲突将延长。
冲突对两国政局均有影响。泰国方面,佩通坦被停职后代理总理普坦依赖军方支持,冲突持续可能强化军方干政传统。冲突已使前总理巴育支持率从8%飚升至32%,成为政治受益者。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则借冲突推动强制兵役法,巩固军权并转移国内经济矛盾。但征兵引发青年抗议,若经济恶化也同样可能动摇统治基础。
泰柬两国边境冲突升级为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两国同为中小国家,国家财力无法支撑战争升级,且还受到东盟和国际社会的舆论牵制。因经济代价过高,泰柬两国短期停火可期,但领土死结难解。双方小规模的边境冲突,大概率仍会周而复始地发生。
中国“劝和促谈”保长治久安
泰国和柬埔寨都是中国的友好国家,两国发生冲突是中国所不愿意看到的。中国是柬埔寨最大投资国,在泰国也有新能源汽车业的巨额投资。泰柬都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冲突可能导致中泰铁路二期工程面临停工风险,柬埔寨的德崇扶南运河项目也受到威胁。中国与两国贸易额巨大,泰柬边境是榴莲、橡胶等农产品跨境运输枢纽。2024年中国进口泰国水果超300万吨,边境口岸关闭会导致物流受阻,特别是水果等易腐货物滞留会造成严重损失。
地缘政治方面,冲突可能削弱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给美国提供介入机会,分化东盟对华合作。美国已表态支持泰国并批准向其出售4.2亿美元精确制导炸弹。冲突若持续可能导致难民问题,若规模扩大可能涌向中老、中越边境,增加云南、广西边防管控压力,影响中国西南边境安全及区域稳定。
作为负责任大国与东盟各国的伙伴国,中国积极“劝和促谈”,从中斡旋。中国外交部在冲突爆发后立即表态,呼吁双方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中国外长王毅在冲突爆发前分别会见泰国外长和柬埔寨外交大臣,强调中方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愿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提出多方对话机制,推动签署《边境非军事化协议》草案。
面对冲突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中国向柬泰边境提供医疗物资,并协助设立难民临时安置点。中国主张强化东盟主导权,长期解决方式则是通过“澜湄合作机制”将泰柬争端纳入区域治理框架,以保长治久安。
(本文作者为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超,本网获独家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