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25日电(记者 陈卓仪)未来科学大奖将在8月6日在北京和香港同步直播公布获奖者,并一连三个月在香港举办包括“未来科学大奖周”等系列活动,邀请诺贝尔奖得主来港参与科学峰会。
香港科学院院长卢煜明
今年的未来科学大奖周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香港科学院院长卢煜明25日向传媒分享。据介绍,本年度大奖周被特区政府列为年度盛事,主题为“年度科学盛事,启迪未来之光”,除了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大奖颁奖典礼,大奖周活动还包括科学峰会、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与青少年对话等。卢煜明特别感谢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的支持,认为现时是香港科创的黄金时代。
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左)是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之一
大奖周活动将有近一百位国际级科学家参加,包括四位诺贝尔奖学者: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RandySchekman、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rieh Warshel、2020年及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Reinhard Genzel及David Gross,以及十多位来自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等机构的院士。
未来科学大奖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于2016年设立,是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旨在奖励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取得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激发科学精神,唤起科学热情,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于科学事业。
未来科学大奖设有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被国际科学杂志《Nature》誉为“中国的诺贝尔奖”。
2025年为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志庆,活动已连续四年在香港举办。
生命科学奖奖项历届得主:卢煜明、施一公、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邵峰、张亭栋、王振义、袁国勇、裴伟士、李文辉、周俭民、柴继杰、邓宏魁
物质科学奖历届得主:薛其坤、潘建伟、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王贻芳、陆锦标、卢柯、张杰、杨学明、陈仙辉、赵忠贤、张涛、李亚栋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历届得主:许晨阳、林本坚、王小云、彭实戈、施敏、莫毅明、张祥雨、任少卿、孙剑、何恺明、孙斌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