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严刚:创新机制 前瞻性布局创科产业发展
创始人
2025-07-24 17:02:02
0

“以人才推动科技,以科技引领产业,以机制推动创新,以创科孕育动能”,是香港构建“南金融北创科”发展新格局的当然选择。《2023年全球初创生态系统报告》中,香港在新兴初创生态系统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显示拥有得天独厚的“两制”优势以及背靠祖国的巨大优势的香港特区,具有可期可待的创新科技发展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通过发挥制度、机制优势,汇聚人才和资源,结合创新政策与思维,全方位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差异化发展的创新科技生态,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加快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为香港和国家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严刚。香港立法会直播截图

香港拥有全球百强大学中的五所知名学府,以及15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与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具有强大的基础研发实力,这是特区推动创新科技产业持续发展的优势所在底气所在。虽然政府近年透过教资会、创科及工业局等机构加大产学研资助力度,但高校科研团队仍普遍面临六大核心瓶颈:其一,实验室技术估值偏离市场实际价值;其二,科研人员市场敏感度不足,商业计划书可操作性弱;其三,产业对接过程中风险评估机制缺失,导致优质项目滞留学术圈层;其四,高校研发团队与企业商业运作各自为政,未能有效形成创科发展合力;其五,本港高校研发团队与内地院校及龙头企业的合作进展迟滞,未能藉国家之势,成香港创科之业;其六,深港创科合作囿于体制制度,在资金、数据、人才等方面的流动仍存在著种种限制。

正是基于上述客观现实,国家科技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23年3月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特区政府亦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深谋远虑,制定《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通过前瞻性顶层设计,在市场主导的同时,加大行政引导,注重资源驱动。“特别是对于一些领域,如生物科技、新能源和半导体,需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发展规划。这种顶层设计有助于确保科技创新的方向符合香港的优势和国家的需求。”由此,推动内地与香港科技创新合作迈入新阶段,助力香港早日建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国家加快实现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发挥作用,为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以香港科技园为例,在超过1500家入园公司中,约有800家是初创企业。香港科学园鼓励和支持年轻创业者将概念转化为实体,为初创企业提供半导体、生物科技、数据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共用设施,将科研成果商品化。此外,科学园还积极推动企业寻找国际业务机会,帮助初创企业打破地域限制,走向世界,推动香港创科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凭借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机遇,香港充分利用本身的科研实力、科技基建、法律制度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优势,加速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本届特区政府将创科列为发展重点,聚焦人工智慧、生物医药、金融科技、新能源和新材料这些具竞争优势的领域,并积极吸引世界顶尖企业和人才来港,培育充满活力的创业生态圈。北部都会区正发展成为创科重镇,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例如深圳及广州,正迅速发展成全球研发、科技创新、商业化及先进制造枢纽。期望北部都会区成为香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顺应全球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趋势,从粤港澳大湾区创科行业链差异化发展的客观现实出发,香港需要规划“能力建设-场景模拟-机制优化”三位一体的创科发展战略。首先,政府当局牵头制定《科研人员市场化能力评估指引》,针对参与政府资助项目的科研主导者,开展知识产权估值、产业需求分析、初创融资实务等专项培训,并将培训成果纳入项目后续资助的评审参考,并以此为资助支持研发的主要依据。其次,依托人工智慧超算中心技术资源,设立“科创商业化模拟实验室”,通过VR等技术还原融资路演、产品定价谈判等关键场景,提升科研人员实战能力。第三,探索政府与科研机构、产业方共建“成果转化风险基金”,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技术成熟度(TRL)评估,降低产业界合作忧虑。

同时,针对本港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研发学科配置偏重医学、环境等传统方向,新能源、航空航太、中医药等战略性及特色领域布局薄弱,产学研链条衔接不紧密,科研成果转化滞后市场发展的客观情况,要采取“扩量-提质-协同”三维推进策略:首先,统筹优化现有实验室资源,重点在新能源、航空航太、中医药等领域新建或升级国家级平台,要求其具备国际领先的科研队伍、设备及成果产出能力;其次,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实验室或研究中心,提供场地使用、设备购置、科研投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核心载体;第三,参照内地“企业出题-科研机构解题”模式,建立跨机构协同创新中心,匹配企业市场需求与高校科研力量,并通过政府新设立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和科技金融的创新等,加大对联合项目的资助力度;第四,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扩大国家创科资助扶持基金对本港高等院校以外的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华润集团、招商局等大型企业在港设立的研发中心的支持力度,借助国家之力推动以创新科技为内核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势,借力发力,推动本港创新科技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

总之,推动创新科技产业发展,建设创新科技中心,是香港特区积极对接国家发展规划,加速融合湾区建设的发力杠杆,更是本港建设“南金融北创科”发展新格局的强大动力。在国家创新科技产业规划的引导下,特区各界应识变应变求变,敢于创新勇于破局,突破制度障碍,加速机制融合,充分发挥“两制”中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融资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本港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以北部都会区发展为契机,筑巢引凤,营造创科氛围,大力扶持初创企业,引入致力推动创科发展的大型财团及企业,前瞻性布局具市场潜力的创科产业,弯道超车,让创科产业为可持续高质量如虎添翼,使北部都会区成为创科梦想著圆梦的聚宝盆。

(本文作者为香港立法会议员)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
IDA携东亚银行探索香港稳定币... 香港新闻网12月11日电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 IDA 宣布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支持香港的数字...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来论】刘喆:希望之路,还是漫... 中缅铁路,这条计划连接昆明与缅甸皎漂深水港的交通走廊,是未来中国通向印度洋的关键战略通道,也是中缅经...
施政报告2024 | 香港劏房... 香港新闻网10月16日电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6日)表示,特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华为ICT大赛2024-202...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华为ICT大赛 2024-2025 香港站颁奖典礼”(以下简称“华为ICT...
教大学者喜讯频传 多领域研究获... 香港新闻网12月3日电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最近喜讯频传,多位研究学者在心理学、理财教育、英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