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24日电 7月23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昌林宣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定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封关后,海南“零关税”商品覆盖面显著提高。这对香港而言,意味著什么?
封关是指将海南岛全岛建成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封关后,到海南岛出差、旅行都和现在一样,不需要办理额外的证件。广大旅客还可以买更多免关税的产品,也会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根据相关政策,“零关税”商品范围将由目前的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约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这比封关前提高了近53个百分点,显著提高了开放水平。
而且封关后,享惠主体的范围也将扩大,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还有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不仅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的生产成本,也将大幅提升海南自贸港货物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图为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香港中通社图片
香港作为全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实行零关税,成熟的自由港制度可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团队就建议,海南自贸港可借鉴香港、新加坡等经验,完善产业结构与风险防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接受传媒采访时指出,香港与海南应构建政策协同机制,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合力,共同提升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香港和海南之间应强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刘英强调,海南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可聚焦先进制造、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凭借政策优势吸引相关产业落户,同时大力推动热带高效农业升级,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
而香港作为国际知名的自由港,应深耕金融服务、高端零售等优势领域,持续巩固 “超级联系人” 与 “超级增值人” 的战略地位,为内地企业出海提供从项目对接、资金融通到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支持。
在刘英看来,海南自贸港的封关运作对香港而言机遇远大于挑战。从长远发展看,海南在未来开放进程中,尤其是吸引国际资本方面,必然需要依托香港成熟的市场体系与资源配置能力,这同时也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事实上,海南自贸港与香港定位不同,重点发展产业也不同,应该说互补大于竞争,不会对香港造成冲击。
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香港和海南也可以加强合作。刘英表示,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离岸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容,海南可以更多地使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稳定币,从而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人民币清算、融资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海南则拥有广阔的贸易场景,两地合作将形成强大合力,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有评论亦提到,海南可用好香港的普通法体系与国际仲裁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商事纠纷解决平台,增强外资信心。香港在专业服务优势独特,备受国际认可的会计、法律、咨询等服务,可为海南的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提供配套支持。两地还可携手,透过邮轮假期等“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共同开拓国际高端旅游市场。
香港商界也不担心两地出现竞争,直指海南与香港优势不同。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早前指出,海南封关运作后,会为香港带来机遇,举例香港的法律人才未来可以到海南,帮忙建设法律体系。
随著海南扩大开放,香港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曾形容,这是很大的机遇,香港也能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的作用,将国际投资项目引入海南,促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亦协助海南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可以说,海南自贸港封关,为香港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形成“香港所长+海南所需”的合作共赢发展效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