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幕的香港书展是书迷每年期待的国际级文化盛事,与此同时,一场名为“〝无处不阅读〞独立出版书展暨独立书店祭”却在书展期间宣告“同步举行”,原来,这就是所谓的“软对抗”,值得引发公众关注。
香港书展现场。香港中通社图片
香港在国安法通过后,社会秩序恢复井然,但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近期多次公开警示,当前国安风险已从明目张胆的“硬对抗”转向更具隐蔽性的“软对抗”——外部势力以文化、教育、网路甚至宗教领域为切入点,通过假新闻、偏颇报导或艺术创作等“非传统议题”潜移默化地分化社会、制造对立。
有媒体暗访这场“独立书店祭”,发现该“书展”所出售的书籍,大多包含“反中乱港”的讯息,包括《黎智英传》。现场还设有钱箱为“记协”筹款,甚至贴满“黑暴”相关的文宣,更加联合附近部分商店,试图复活黄色经济圈。工作人员也承认,筹办有关活动就是要向香港书展主办单位贸易发展局表达“被审查”的不满。
这类活动看似与国家安全无关,实则通过挑动市民与政府矛盾、激化两地冲突,逐步侵蚀中央管治权。诚如邓炳强直言,软对抗的潜伏性与欺骗性更甚于暴力违法,堪称“无硝烟的战争”。
面对软对抗的死心不息,香港社会必须以“硬手段”强力扑灭。首先,法治是最有力的武器。香港国安法已明确禁止分裂国家、颠覆政权等行为,对于以文化活动为名行危害国安之实的组织与个人,必须依法严惩,铲除其生存土壤。一旦发现这类以文化、社区活动等外衣包装的软对抗行为,都应该通知执法部门及时处理。
另一方面,需强化国民及国安教育,让青年一代正确认识国家发展与香港荣辱与共的关系,避免被“本土主义”、“反中情绪”误导。政府应加强公民国安教育,让市民具备辨识软对抗的眼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随著香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凸显,外部势力对香港事务的干预手法呈现多样化与隐蔽化的趋势,而软对抗的背后往往不缺乏外部势力的黑手。某些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媒体长期以“人权卫士”自居,通过资金援助、话术培训等方式,将香港反对派成员打造成“民主斗士”的国际形象。对此,特区政府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动阐释香港由乱到治的真相,揭露软对抗的实质是破坏香港繁荣稳定、服务地缘政治博弈的肮脏游戏。
从“占中”到“修例风波”,再到今日的“软对抗”,“反中乱港”势力每况愈下的现实。历史已经证明,任何试图分裂自己国家的人都将被遗弃,也说明“一国两制”不容挑战,国家主权安全不容侵犯。
(本文作者杨莉珊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上一篇:香港投资推广署举办研讨会 助内地企业善用香港上市把握出海新机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