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17日电(记者 黄璇)随著年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显著上升。为协助中年人士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及延缓慢性疾病,香港“赛马会We WATCH优活健康计划”应运而生,采用“生活方式医学”作为公共衞生介入手法。参加者在为期六个月的专业健康管理指导下,由健康管理教练协助改变生活习惯,实践“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
“赛马会We WATCH优活健康计划”近日于香港中文大学举行“赛马会We WATCH优活健康计划”国际会议。
“生活方式医学”是一种以实证科学为基础的预防及治疗医学模式,专注于透过调整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来预防、治疗甚至逆转慢性疾病。它强调“非药物介入”,将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压力管理、优质睡眠、社交连结及避免有害物质(如烟酒)等六大核心要素,作为改善健康的关键手段。
报告显示,35至54岁群体中超过半数每周完全不参与休闲运动,45-54岁人群中心性肥胖率达37.4%。(图片由黄仰山教授提供)
在高密度都市香港,成年人普遍面临显著的健康风险。根据香港特区政府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调查及2022年收入及工时按年统计调查报告,35至54岁群体中超过半数每周完全不参与休闲运动,45-54岁人群中心性肥胖率达37.4%,97%的受访者蔬果摄入不足,吸烟率则维持在16-18%。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年人口普遍存在健康隐患。
长时间工作(平均每周超过43小时)与不良生活习惯形成恶性循环:运动不足和饮食失衡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进一步降低运动意愿。同时,高频率外食导致高油、高盐饮食,加上蔬果摄入不足,令代谢性疾病风险进一步上升。这种多重风险因素的叠加,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发提供了行为学层面的解释。值得留意的是,现有数据主要针对中青年群体,未来仍需扩大至更广年龄层的追踪研究,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赛马会We WATCH优活健康计划”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自2023年推行至今已2.5年,累计招募逾8,000名35至59岁慢性病高风险人士,其中4,399人已完成为期6个月的个人化健康管理指导。
参加者同时可配戴智能手表,实时监察热量消耗、心跳、睡眠、步数等,以便达成和维持健康生活习惯。(图片由黄仰山教授提供)
参加者在计划开始前,需进行健康基线评估,从营养、运动、压力、睡眠、人际关系、吸烟和饮酒等方面,检视可改善之处。健康教练随后与参加者一起订立个人化生活改善目标,如控制体重、培养正向思维、戒烟酒等,并运用“动机式”访谈技巧协助行为改变。参加者同时可配戴智能手表,实时监察热量消耗、心跳、睡眠、步数等,以便达成和维持健康生活习惯。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院长黄仰山教授指出,这项计划的特色在于不强制参加者改变生活习惯,而是透过与健康教练的沟通,协助参加者主动制定并实行具体的改善目标。健康教练运用多种科学评估工具,如地中海饮食评估、国际体能活动问卷等,协助参加者辨识改善方向。
六成参加者原有不良饮食习惯,57.1%有中至高的睡眠障碍,约四分之一有孤独感或运动不足。(图片由黄仰山教授提供)
计划实施后,参加者在多方面均见改善。例如,六成参加者原有不良饮食习惯,57.1%有中至高的睡眠障碍,约四分之一有孤独感或运动不足。完成健康管理指导后,蔬果摄取量每日增加0.34份,红肉、含糖饮料、油及精致淀粉摄取量减少,整体地中海饮食分数提升0.6分,饮食更趋健康。体能活动方面,平均代谢当量(MET)显著提升334个单位,每日久坐时间减少59分钟,压力与睡眠状况亦有改善。
慢性疾病风险方面,2,169名高坏胆固醇(LDL)风险参加者的平均LDL水平由3.94mmol/L降至3.79mmol/L;540名潜在高三酸甘油脂参加者的相关数值由2.22mmol/L降至1.81mmol/L;666名前期高血压者中,约45%回复正常血压;48%糖尿病前期参加者的空腹血糖回复正常,平均下降0.23mmol/L。
黄仰山教授发布“生活方式医学”的本地大型研究成果。
然而,研究亦发现推行健康生活的挑战,例如长工时导致经常外出用膳,或以晚餐作为“奖赏”自己的习惯。黄仰山教授续称,“健康教练需要熟悉地区及文化,例如港人常光顾茶餐厅,如何在当中找到较佳食物选择?雪菜肉丝米粉或是较低卡和低油的选项。当然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不能强制参加者不进食某些食物而导致负面情绪。”
未来黄仰山教授期望该计划能推展至地区康健中心及普通科门诊,惠及更多高风险人士,并开发人工智能健康教练,以减省人力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