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16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梁嘉轩)香港中文凭考试(DSE)16日正式放榜,该考试又被称为“香港高考”。早上8时,应届中学生准时回到学校,在紧张且凝重的气氛下,验收自己6年中学生涯的学习成果。
7月16日,2025年香港中学文凭试(DSE)正式放榜。图为学生在查看成绩。(香港中通社记者 谢光磊 摄) 香港中通社图片
今年的DSE共有4.2万名考生,其中1.6万名日校考生考取了四个核心科目“332A”,加上2个选修科目得到3级以上成绩,达到香港大学、科大、中大等“八大高校”的基本收生标准,较去年增加764人。香港DSE分数除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外,按等级换算,1级等于1分,5**最高,等于7分,公社科则分为“达标”(A,指Attained)和“不达标”。
不过,香港俗称“八大联招”的大学联合招生办法以及内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计划,仍需分别等待至下月即本月底才放榜,因此就算出了分,也不等于可放下心头大石。
近年,赴内地升学是不少香港考生的“第一志愿”。记者在一所中学了解到,有考生在数学和物理考取佳绩,英文成绩却远低于预期,无缘心仪的南京大学。该考生立即与班主任探索其他升学方案,并了解到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将于17日开始最后一个梯次的招生,便回家准备材料,抓住赴内地升学的最后机会。
记者随即到华侨大学位于香港的办公室了解情况,该校报名通17日正式开启,但已有同学来咨询情况,争取尽早通过学校的单招程序获得录取。
准备报考计算机专业的梁同学告诉中通社记者,自己的英语成绩稍逊,不过物理、数学等科目均考取4级,希望可以争取到华侨大学的录取机会。据悉,华侨大学在工科等理工类专业较为突出,每年均吸引大量港澳台学生报名。
赴海外升学也是不少考生的选择。升学顾问洪先生告诉中通社记者,英国部分高校的本科课程可仅凭3科成绩报考,未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更可考虑“国际一年级”课程。他说,读完“国际一年级”后,通过考核就可在原校就读大学二年级,录取门槛更低至“322”,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同样受学生欢迎。
未达“八大”基本收生标准的学生,还可以报读副学位课程“兜底”。
据了解,香港的副学位课程可以完成2年的课程后,申请直接入读大三课程,并互认一部分从副学位课程获取的学分和成绩。这类课程不少由“八大”的附属学院开设,因此也被视为考入“八大”的方式。香港大学附属学院表示,截至16日下午2时,已有超过2.1万人报读,最受欢迎的3个课程分别为工商管理副学士、护理学副学士及社会科学副学士。该校逾7成毕业生成功衔接“八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