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创立于2006年曾获米芝莲一星推荐的知名粤菜餐厅新斗记突然宣布结束营运,在其结业通告中坦言,香港餐饮业近年面对重重挑战,整体经营环境严峻,即使积极开源节流,亦难以扭转局势,最终无奈停业。据不完全统计,香港今年上半年已经有近300家店铺结业或宣布即将结业,涵盖零售、健身、娱乐等行业,其中餐饮业是重灾区,占总数的7成,当中不乏开业数十年的老店,如名都酒楼、海皇粥店、大班面包西饼等等。这些旧日味道的消失不免令人感到唏嘘,但笔者也思考起究竟“美食天堂”为何会逐渐失色,这些结业的老字号究竟面临什么困难,又应该如何突破重围。
与业界中人详谈后,发现餐饮业面临的困境可以总结为“三座大山”,第一是港人北上深圳新常态,为本地餐饮业带来了竞争,加上外卖平台的出现,导致餐厅用餐客源流失,大幅影响餐饮业的盈利能力。第二是租金营运成本高,特别是传统中式酒楼相比西餐厅需更多人手,难以找到足够的合适员工以维持服务水平和效率。第三是旅游模式转变,旅客现时关注餐饮的性价比,并习惯“打卡”为先,老字号的转型确实较慢,跟不上时代。
不过话说回来,香港是不是只有商铺结业,而没有新店开张?公开信息显示,广州鸡煲店借港出海进驻旺角旧铺、连锁健身房24/7 FITNESS在倒闭的舒适堡原址开设屯门第5间分店、日本餐厅松屋去年8月进军香港后一年内连开3间分店。就如特首李家超在上任三周年之际受访时所说的,本港零售及餐饮等行业承受巨大压力,但数据显示情况好坏参半,经济还是有所改善的。但要如何突破“三座大山”,让经济得以持续改善,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跨境合作,为港人及旅客提供粤港澳大湾区商户优惠。根据本港学术机构的调查,港人北上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游乐园、医疗等服务型场景,香港酒楼餐厅大可与这些业界合作,例如到某些深圳医疗机构享用服务时,赠送香港的餐厅优惠券。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商户亦可照办煮碗与香港商户合作,派发大湾区消费优惠。此举将可以促进大湾区“一程多站”旅游,实现区内协同发展。
第二,善用科技精简人手,减低营运成本。近年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具身智能亦开始逐渐普及。食肆可以增加使用扫码点餐、送餐机械人、炒菜机械人等,既可以减少人手需求,解决招聘难的问题,同时又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食肆成本。事实上,内地很多食肆早已转用新方式落单,而本地不少新型茶餐厅亦相继效法,但传统老店依然较少使用科技,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推广新科技之应用,提供实质性支持。
第三,以新颖方式进行宣传,重新活化传统品牌。笔者留意到本地不少老牌茶餐厅依然有旅客长年排队,有如此成效绝对离不开网络的影响力。小红书是著名的纲路购物及社交平台,主力用户绝大多数是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年轻人。上个月小红书在香港开设办公室,老字号经营者大可探讨合作的可能,借助这类社交平台与内地游客从线上的互动走向线下的奔赴,凭借品牌故事和优质食材,相信用心经营者可以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总括而言,香港餐饮业虽然面临“三座大山”的高压,但通过创新和合作,仍有突破困境的潜力。希望业界能够积极应对,共同推动香港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
上一篇:香港书展开锣 饮食主题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