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1月11日电 今届特区政府多管齐下,为有需要的基层市民提供改善生活环境的选择。房屋局局长何永贤10日表示,随著简约公屋明年开始陆续入伙,可集中照顾轮候传统公屋3年或以上的甲类申请者,过渡性房屋可以灵活增加乙类比例。房屋局自上月底开始向营运过渡性房屋的机构公布,可因应个别项目实际情况,更灵活调整甲乙类租户比例,由早前的80︰20下调至最多50︰50,进一步放宽至在特定情况下可下调至最多20︰80。
乙类租户包括居于不适切住房(如隔断房等),或被视为有迫切需要接受社区援助的人士/家庭,例如家庭环境遭遇突变的人士、轮候传统公屋少于三年而又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家庭等;而甲类租户则为已轮候传统公屋满3年的家庭或人士。
房屋局预期申请调整乙类租户比例的项目会持续增加,令简约公屋和过渡性房屋有更好分工,相辅相成,全面照顾更多有迫切需要的基层市民。
何永贤Facebook
此前有媒体曾报道过渡性房屋项目,称过渡性房屋是一个汇聚政、商、民三方力量的合作项目,目标是向长期轮候公屋或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相对舒适的住所作为过渡。
博爱江夏围村目前是香港最大型的过渡性房屋项目,项目分为两期共1998个单位,可以容纳约6000人,租金在每月2130港元至4510港元不等,远低于香港普通私人住宅租金。每个“家”都配备独立洗手间和煮食空间,并向住户免费赠送桌、床、电视机、空调等家电,住户可实现“拎包入住”。
截至2024年3月中,博爱江夏围村过渡性房屋项目的入住率超过90%。部分单位已经流转供第二批居民入住,项目单位的使用率超过100%。
作为香港的“共融社区”,8幢黄色、蓝色、白色相间的住宅大楼矗立在江夏围村,为整个社区注入生机与活力。此外,村内共有约1.6万平方米户外空间,包括两座总计约1990平方米的服务大楼,户外空间设置了健身设施和带有遮阳板的座椅供市民锻炼和休息。
在其中一座位于村口的服务大楼里有一间小型超市,超市内日用品以及湿货、干货、冻肉等一应俱全;另一座服务大楼设有长者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综合医疗中心等。
过渡性房屋项目服务中心 新华社图片
入住近两年的宋女士感慨道,以前他们居住在唐楼中的㓥房(隔断房),环境恶劣,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搬到过渡性房屋后,不仅房子宽敞了,卫生环境也大大改善。“晚饭后还可以带孩子去活动中心玩,结识新朋友,孩子的性格也变得开朗。”
目前,香港拥有超过21000个过渡性房屋单位分布在各区,与“简约公屋”项目并驾齐驱,提升基层市民的居住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