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11日电 近日,港人北上求医渐成风潮,除了常见的配眼镜、体检和牙科治疗外,更有不少癌症患者,因难以在港负担天价标靶药物,选择前往内地寻求一线生机。
乳癌每月治疗费5万
据港媒星岛头条报道,来自四川的冯女士在香港生活近三十年,早已在此安家立业。然而命运多舛,2010年她被诊断出乳癌,自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抗癌历程。接连的打击更让其处境雪上加霜 ,丈夫近年自杀离世,儿子罹患情绪疾病,失去工作能力的她让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陷入困境。2024年病情恶化后,香港公立医院确诊其癌症已进入晚期,医生坦言治愈希望渺茫。
尽管如此,冯女士仍未放弃治疗。她尝试过多种标靶药物,但在香港,很多治疗癌症的标靶药尚未纳入政府资助药物名册,适合冯女士的标靶药需自费,费用每个月高达3万至8万元,整个疗程至少31万元。她哽咽道:“很感谢香港医护人员的照顾,但每月5万元的治疗费用实在负担不起。我跟儿子说,妈妈可能撑不过今年了......”
深圳医药费远低香港 病患重燃生存曙光
北上求医成为冯女士唯一的希望,她最大的心愿是能亲眼见到就读中学的儿子大学毕业。在香港仁德慈善基金的协助下,她发现深圳同款标靶药每支仅需6900元左右,香港价格则高达2万元,价格不到香港的三分之一。如今她每月定期前往深圳接受治疗,“生命要自己把握,人生只有一次,我不想放弃。”
记者陪同冯女士北上,直击她就医过程。在福田口岸过关后,有香港义工团体协助她乘搭网约车直达医院。
“现在已经借不到钱了,但在这里还能继续治疗。全赖香港的慈善团体帮忙。”如今她每月从牛头角住所出发,与多名同患癌症的基层港人结伴北上,在深圳公立医院的整个治疗流程,其实与香港医院无异。
图源:新华网
港药剂师:北上就医将成趋势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苏曜华指出,由于药厂根据香港居民收入定价,导致标靶药价格居高不下,而内地同款药物价格往往仅为香港的六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他直言越来越多香港患者选择北上求医,这已成为市场趋势,尤其对基层市民更具吸引力。
不过,苏曜华也提醒大家,长途奔波对体弱患者是种负担,建议根据自身情况谨慎抉择。
研究医疗经济的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院长阮博文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过去一段时间,港人除了“北上消费”及娱乐之外,亦愈来愈多人关注“北上求医”的情况。除了药物、手术等在两地的差价较为巨大之外,香港公营医院轮候时间过长、牙科服务不足的情况,亦是吸引港人到北上求医寻求医疗服务的原因。
阮博文解释,香港与内地的药价差距巨大,主要是药厂的同一款制药在全球定价都不一样,“特别一些高收入的国家,定价会高很多,主要是收回研发时的费用。
他指在人口较多、单一买家的国家,议价能力也会相对较高,“例如内地国家医保,那么议价能力就会很大。如果进了药物名册里面,全国的医保人口都能够报销那一种药,那种药就会很多人买,这种情况下,国家就可以把药厂的价格按得很低。 “而香港属于高收入地区、人口数量不多,“所以议价能力就没有那么强,故香港医管局跟内地医保能议出来的价钱就相差很远。”(完)
下一篇:香港金管局提醒港息未来或会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