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高松杰:注入“情绪经济”新动能 开启香港“无处不旅游”新篇
创始人
2025-07-10 16:02:30
0

笔者喜见香港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早前公布的首阶段9个旅游项目,从工业品牌旅游到旧城深度游,从自然景观到历史建筑活化,多维度勾勒出“无处不旅游”的蓝图,为这座城市的旅游业注入新动能。而当下,香港正处于关键的经济转型期,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明确表示,特区政府会带领社会各界守正创新、求进求变。在今年9月即将发布的任内第4份施政报告公众咨询中,积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重点方向。现正就施政报告展开公众咨询期,并会举办逾40场咨询会,听取立法会议员、不同界别代表和公众的意见及建议。行政长官李家超和各司局长也会走进社区,直接听取市民和各界代表的意见。李家超表示,香港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特区政府会继续带领社会各界守正创新、求进求变;积极发掘新增长点,开拓新市场、新蓝海,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做大做深区域合作,全力拼经济,谋发展。他邀请市民就2025年施政报告发表意见,他和团队会细心听取和研究,殷切期待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建设更美好的香港。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旅游业作为香港的重要支柱产业,想要实现进一步突破,注入“情绪经济”这一关键新动能显得尤为重要。

情绪消费:当下旅游市场的核心驱动力

如今的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群体,早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追求能引发情感共鸣的体验。内地潮玩品牌泡泡玛特的门店总是客流如织,消费者愿意为一款节日限定玩偶排队数小时;寒冬里,年轻人会盛装赴约五星级酒店的主题体验,只为在充满氛围感的空间里留下一段独特记忆。这些现象背后,正是“情绪经济”的力量——人们为情感体验付费,为氛围感消费,为那些能触动内心的瞬间倾注热情。

原创IP则是打通情绪消费的重要载体。从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即引发全民热议,到潮玩形象Labubu从“丑萌”角色跃升为网红宠儿,这些IP早已超越单纯的卡通或娱乐符号,成为承载文化、连接情感、驱动消费的综合体。它们的成功证明:能引发情绪共鸣的内容,拥有改变消费行为的巨大能量。

内地潮玩品牌泡泡玛特的门店总是客流如织,消费者愿意为一款节日限定玩偶排队数小时。(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香港的独特优势:处处有故事,处处能共情

香港本身就是一座充满“情绪资本”的城市。中环的摩天大楼与石板街的老字号并存,诉说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油麻地警署的砖墙记录著城市的岁月变迁,南丫岛的渔村风情蕴含著渔民文化的温度;维园的市集流动著市井烟火,“四山”的自然景观承载著港人的户外记忆。这些散落于街巷、建筑、社区中的故事与经历,正是激发游客情感共鸣的宝藏。

现有的旅游项目已具备良好基础:旧城中环深度游可挖掘商业传奇与文化交融的记忆,紫花风铃木园能与浪漫体验相结合,活化的红磡货运码头可承载工业历史的情怀。若能在这些项目中注入“情绪经济”元素,让静态的景点变为动态的情感体验场,香港的旅游魅力将会加倍释放。

注入情绪元素的具体路径

要让“情绪经济”与“无处不旅游”深度融合,可从三个方向著力:

打造沉浸式情感场景

香港的影视、音乐、动漫资源丰富,不妨以此为基础搭建体验空间——比如还原《花样年华》中的茶餐厅,让游客穿上复古服装体验剧中场景;或是以本地乐队的经典曲目为主题,打造音乐故事馆,让游客在听歌的同时,走进歌曲背后的香港街景与时代记忆。这些体验不仅能唤起游客的文化认同,更能创造“值得打卡分享”的情绪瞬间。

让IP与旅游场景“共舞”

香港不缺本土IP,从麦兜的市井幽默到《龙珠》作者鸟山明在港留下的创作痕迹,都能成为连接游客的桥梁。可在维园市集设置IP主题摊位,让经典形象与手作美食碰撞出新火花;在紫花风铃木园打造IP打卡点,让赏花之旅多一份童趣与惊喜;甚至在旧油麻地警署引入IP互动展览,让历史建筑与潮流文化产生奇妙化学反应。与此同时,引入国际热门IP打造限定体验,如在“四山”线路中设置游戏场景任务,既能吸引粉丝群体,也能为经典景点带来新话题。

借力社交平台,激活全民传播

内地的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早已证明“内容种草”对旅游消费的驱动力。香港可联合这些平台推出“旅游推荐官”计划,鼓励本地居民分享社区里的隐藏景点——比如街角老面店的人情味、楼梯街的光影故事;鼓励游客记录那些触动他们的瞬间,并通过话题挑战(如#香港的100种表情#)形成传播效应。同时培育本地网红探店生态,让那些藏在巷弄里的特色小店,通过镜头成为游客争相造访的“网红地标”。

从“到过”到“记住”:让旅游充满情感余温

旅游的最高境界,是让游客带走的不只是照片,还有一段难忘的情感记忆。当香港的每个景点都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体验都能触动一份真实的情感,每个角落都能成为“值得分享”的瞬间,“无处不旅游”便不再只是空间的覆盖,而是情感的深度渗透。

注入“情绪经济”元素,不是对现有旅游项目的否定,而是升级与赋能。它能让工业旅游不仅展现制造过程,更传达品牌背后的匠心;让社区游不只是走街串巷,更能感受邻里间的温情;让自然景观不只是观赏风景,更能成为情感寄托的载体。

在香港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区政府积极求变,而旅游业融入“情绪经济”正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之举。期待在新的施政报告指引下,香港旅游业能凭借“情绪经济”这一新动能,开启全新的发展篇章,真正实现“无处不旅游”,成为驱动经济、焕发城市活力的新引擎。

(本文作者为香港再出发共同发起人、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阳江市政协委员、河南省青联港区常委 高松杰)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IDA携东亚银行探索香港稳定币... 香港新闻网12月11日电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 IDA 宣布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支持香港的数字...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
施政报告2024 | 香港劏房... 香港新闻网10月16日电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6日)表示,特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
华为ICT大赛2024-202... 香港新闻网12月9日电 “华为ICT大赛 2024-2025 香港站颁奖典礼”(以下简称“华为ICT...
【来论】刘喆:希望之路,还是漫... 中缅铁路,这条计划连接昆明与缅甸皎漂深水港的交通走廊,是未来中国通向印度洋的关键战略通道,也是中缅经...
教大学者喜讯频传 多领域研究获... 香港新闻网12月3日电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最近喜讯频传,多位研究学者在心理学、理财教育、英语学...
最高271.28%!美国拟对东... 香港新闻网12月1日电 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11月29日公布其对东南亚四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
香港丁屋申请人遭廉署起诉承认串... 香港新闻网11月8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早前落案起诉小型屋宇(丁屋)发展商负责人、村代表及丁屋申请人共1...
叶刘淑仪出席政青培训课 分享香... 香港新闻网6月5日电 香港政协青年联会(下称“政青”)于6月3日举行六月核心成员培训课程,本次培训特...
香港研发总开支持续上升 去年... 香港中通社12月23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3日发表《2023年香港创新活动统计》报告,香港本地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