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9日电 香港近日迎来两项教育领域的大事:7月6日,被视为“国际高考”的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放榜,香港最少39人获得45分满分的成绩,在全球表现亮眼。另一方面,7月8日,2025年度香港小学升中学的学位分配情况公布,85%的学生获派第一志愿,历年新高,显示适龄学生减少等情况。有分析认为,香港面临学生减少的长期情况,可以更大努力吸引外部学生,打造世界级的基础教育枢纽。
全港诞生三十多位IB“状元” 可循非联招报考本地大学
2025年IB预科课程7月6日放榜,据香港经济日报网站报道,香港多间学校诞生最少39名满分45分的所谓“IB状元”,包括英基学校协会7间属校、、及等,而及今年首次有状元,更一次诞生2名状元。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是两年制的大学预科课程,为16至19岁的学生而设,学生需要应考6个不同范畴的科目,包括两种语言、数学、个人与社会、科学和艺术,并完成三大项目:知识理论 (TOK)、延伸论文(EE)和创意、行动与服务(CAS)。
IB与香港本地“高考”DSE“一试定生死”模式不同,采用持续评核方式。6个科目每科得分由1至7分,6分或7分属于优良成绩。6科满分为42分,知识理论 (TOK)及延伸论文(EE)可获另外3分,因此取得45分满分为“IB状元”,44分为“榜眼”,43分为“探花”。
要获得IB文凭,学生至少需要获得24分;顶尖大学通常要求38至40分以上,有些甚至要求42分以上,甚至45分满分。
全球有超过150个国家或地区有学校开设IB课程,是认受性最高的学制之一;教授IB课程的教师需经培训考核,学校也需获国际文凭组织(IBO)认证。除了国际学校外,自从本港推行DSE中学文凭试后,愈来愈多直资名校开办IB课程;由于IB课程并非本地课程,官津学校无法开办IB,只有私校及直资才可。
读IB除了可报读外地大学,学生也可循非联招(Non-JUPAS)途径报读本地资助大学。传统“神科”要求不低,其中港大及中大医科分别要求取得43分及42分或以上,过去曾发生抢状元事件。
据香港媒体“香港01”此前报道,本港去年有36间学校开办IB课程,共有2,406位学生应考,当中至少有33人取得满分成为“状元”,英基学校协会旗下7间属校占17人,是全港最多;其次是拔萃男书院,占4人。
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不时停课,影响评核,本港因而受惠,2021年曾破纪录诞下130名状元,占当年全球IB状元11%,到2022年减少至93名,占全球14.5%;不过疫情后“复常”,2023年港产IB状元降至23名,但比率仍占全球12.8%。
香港中通社图片
2023年全球IB成绩10强学校香港3间上榜
除了IB“状元”辈出之外,香港本地中学整体在IB课程方面表现也很亮眼。根据英国升学网站数据显示,2023年入围全球百大成绩最强IB学校的香港学校足足有20间,而打入全球10大的就有3间,按排名分别是圣保罗男女中学、拔萃男书院和德瑞国际学校。
学生减少,外来人口带动中学学位需求
另一方面,7月8日,香港小学升中学的学位分配情况公布。香港教育局表示,今年度48,011个学生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按年减6.6%、少逾3300人,满意率则创历来新高,85%人获派第一志愿中学,如计获派首三志愿者更高达95%。
香港明报翻查近25年数据报道,早在千禧年代初,每年度有逾8万个学生参加升中派位,及后回落,本年度录得约4.8万人,按年少3382人,跌6.6%。同时,今年度派位满意率创历来新高,其中在两轮收生包括今年初“自行分配学位”及5月“统一派位”,85%学生获第一志愿的中学取录,整体95%人获派首三志愿中学。
资助小学校长会副主席陈淑仪分析,满意率创新高原因有二,其一是香港学生人数减少,加上她估计家长受“心理因素”影响,例如社会广泛讨论有“高才”或“优才”家庭抵港,或担心升学竞争持续上升,遂采较为保守的选校策略,因此不少学生获派心仪中学。
津贴小学议会主席张作芳称,即使人才计划带动学生在港入学,“但是计及他们也好,整体学生人数仍在下降”,认为这批新生源未填补缺口,影响有限。
根据香港教育局最新公布的《学生人数统计报告书》显示,2023至2024年间,香港幼稚园、小学及中学的学生总人数减少约4,400人,但中学生人数却上升逾12,000人。
有媒体分析认为,这一增长显然并非缘于本地出生率上升,而是外来人口带动的中学学位需求,官校、津贴及直资学校均受惠。香港可以借着这个自然的发展优势,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基础教育枢纽。
点评:
作为一项具有广泛国际认可度的课程制度,IB课程中香港学校的亮眼表现,体现出香港基础教育水平在全球的较高水平,对亚洲其他地区的学生具有较强吸引力。香港目前面临著长期的学生减少的情况,外来人口带动的学位需求减轻了这一趋势带来的冲击。作为亚洲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香港拥有本地化和国际化等多种课程提供,可吸引地区学生前来接受教育,使香港发展成类似英国那样的区域乃至全球留学中心。这不仅可减轻学生减少的冲击,也可助香港教育机构得到更多资金来源,强化香港的教育产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