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9日电 香港报章7月9日就相关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大公报》发表社评:加快推进“北环线” 塑造发展新动能
规划中的北环线支线可达港深创科园。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资料图
北环线是支撑香港未来发展的重点基建工程,其主线将成为北部都会区多个新发展区的公共运输骨干,配合沿线发展新增人口的运输需求。北环线x将连结东铁线的落马洲支线和屯马线,实现香港南北交通的闭环连贯,打通香港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北环线还将通过皇岗站与深圳铁路线连结,促进港深交流,为加快大湾区建设注入新动力。
北环线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为了加快建设进度,特区政府展现了改革破局的决心。首先,将北环线主线和支线合并为单一项目,全盘规划,分段推进。现阶段同港铁签订的第一部分项目协议,在立即推动主线项目建设的同时,同步进行支线的详细规划、设计和法定程序,实现协同效应并节省成本。事实上,早前特区政府与港铁签订北环线古洞站项目协议时,已同时要求港铁预留相关预算,为北环线主线详细规划及设计。相关工作已经完成,而部分前期工程亦已展开。
《文汇报》发表社评:善用“互联互通”优势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香港金融业界一致认为,新措施进一步完善市场配套,全面提升债券通对国际及内地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容许更多内地金融机构经南向通来港投资,意味有更多“北水”南下投资,将刺激更多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扩大合资格境内投资者范围,有助满足内地非银行金融机构多元化的投资需求,进一步提升香港债市的活跃度和流动性,为香港债市发展,尤其是为壮大“点心债”(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增添新动能。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债券通再优化 互联互通再深化
事实上,香港在债券通中的角色已不再局限於单一通道,而是朝向制度平台与金融节点的方向深化。一方面,香港一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先行先试”先验场,得以测试并优化各类互联互通制度;另一方面,香港凭借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成熟的法治体系和高素质金融人才,已发展为国际资金对接中国市场的中介枢纽。随着南向通参与主体不断扩大、互换通及回购通等配套日趋成熟,香港的制度承接力与产品创新空间同步提升。在“走出去、引进来”双向互动下,香港不仅是连接者,更逐步成为引导者与转化者。
《星岛日报》发表社评:主线支线同步开通 北都发展铁路先行
大体上,从第一部分项目协议可见,政府在思维上确有突破——将北环线的主线和支线一体化规划,争取2034年同步通车,不再“温温吞吞”,这本身就是进步;为了提速推进工程,路政署将设立专责小组处理审批,拆墙松绑,精简项目流程,这不啻突破了传统公务员因循苟且的思维;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建造效率,当局还主动对接内地标准,引入内地崭新机械、建筑物料和建筑技术,故此,工程整体成本大幅压缩,肯定不成疑问。我们希望北都的铁路网络可以加快落成,也希望香港其他铁路工程项目,都可以仿效这次做法,不要再蹉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