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8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谭畅)踏上海拔三千多米的西北高原大地,坐落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中,身著绛红色僧袍僧人与游客的人潮相互交织,构成一副汉藏和谐交融的别样画面。
(香港中通社记者 谭畅摄)
2025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活动近日在拉卜楞寺展开首站行程,中通社记者随媒体团队抵达拉卜楞寺。这座有“世界藏学府”美誉的寺院早于1709年创建,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讲解员嘉祥旦巴介绍,拉卜楞寺占地面积约86.6万平方米,即1234亩;主要建筑包括六大学院、48座佛殿、供僧人居住的800多间僧舍等。
(香港中通社记者 谭畅摄)
“拉卜楞寺的六个学院,就好像大学当中的六个系。”嘉祥旦巴以高校体系进行类比指,如学藏医藏药的医学院、学哲学的闻思学院,以及学天文历算的时轮学院等。而医学院又分初级、中级、高级三班,现时有大概150名学僧。
寺院的各个殿内不允许游客拍照,但在一座弥漫著酥油香气的殿内,游客可尽情拍摄,这便是酥油花殿,亦是拉卜楞寺内唯一可让游客殿内拍摄的地方。为取代易凋谢的花朵进行供奉,僧人以酥油为原料,辅以色素,雕琢出了座座佛像,以及众多色彩绚丽的花朵,是寺院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
(香港中通社记者 谭畅摄)
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于上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以木结构为主的寺院,经受时间冲刷,难免面对建筑老化及壁画褪色等问题。自2012年中国启动的大规模文物保护工程以来,拉卜楞寺亦积极投入文物保护及修缮工作,其中16座佛殿的主题修缮迄今已完成15座。
夏河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周华道吉表示,修缮工程期望做到“修旧如旧”。例如,有建筑的壁画修复方面,具备许多国画元素;在修缮时,亦特地从北京等全国各地请来擅长国画的大师,进行再绘。周华道吉强调,修缮时是不会把国画元素“抹去”,全部改为藏传佛教元素的。
(香港中通社记者 谭畅摄)
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拉卜楞寺,既见证了鼎盛期四千僧侣诵经的盛况,亦随时代迎来新传承与发展,如今依然矗立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或许,在这样的寺院内一窥中华传统文化,正是汉藏文化魅力相融合的别样体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