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8日电 香港去年4月起实施首阶段管制即弃塑胶法例,第二阶段“走塑”将涵盖更多即弃塑胶产品,例如外卖的食物容器、杯盖、塑胶杯等,但未有具体实施日期。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表示,特区政府希望先以鼓励试行方式推行第二阶段“走塑”,未来一至两个月会推出试验计划,与饮食业界及环保餐具生产商试用环保饭盒、汤碗等,再作改进。待社会接受程度及替代餐具的成熟度较高后,再正式实施第二阶段“走塑”。
香港去年4月起实施首阶段管制即弃塑胶法例,餐馆禁止向外卖客户销售或提供塑料餐具、塑料吸管、搅拌棒等;酒店和宾馆不得免费提供塑料牙刷、梳子、小瓶装沐浴露等一次性洗护用品。第二阶段将同时禁止向堂食和外卖客人,提供塑胶杯和盖、食物容器和盖等。
但原先定于今年内推行的第二阶段管制,至今未有具体实施日期。对此,谢展寰表示,政府希望先以鼓励试行方式推行第二阶段“走塑”,而非“一刀切”实施。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他称,未来一至两个月会推出试验计划,与饮食业界及环保餐具生产商试用环保饭盒、汤碗等,再作改进。谢展寰解释,第二阶段涵盖的塑胶产品与首阶段不同,市民自备饭盒较自备餐具难度大。同时,一些食物汤品的容器、胶盖的替代品使用效果不理想,但他不希望一直等待,因此采用务实做法,鼓励业界拣选合适的替代品试行。
谢展寰认为,若强制推行,社会恐或“反弹”,例如第一阶段推行时,政府鼓励市民自备餐具,但社会的关注点转移至替代品是否好用,因此汲取经验后,希望待社会的接受程度及替代餐具的成熟度较高后,再正式推行第二阶段“走塑”。
改变一个地区的文化需时,关于下一阶段“走塑”,行政长官李家超曾表示,需确保已有足够的替代产品,并且这些产品要有实惠的价格,从而帮助社会顺利过渡。
据悉,香港第一阶段“走塑”成果良好,市民明显减少使用外卖餐具,更有三成食肆不再提供外卖餐具,每年减少6000万套餐具。有业界亦形容,香港酒店的“走塑”走在国际前沿,一家国际旅游网站更因为香港成功推行“走塑”,将香港列入向旅客推荐的全球9大可持续旅行目的地之一。
有环保组织认为,港人已逐渐适应首阶段“走塑”,政府应尽早订立第二阶段时间表;绿惜地球助理环境事务经理陈永杰也在一个节目上表示,首阶段“走塑”的成效值得支持。鉴于非塑胶替代品的价格有所下降,他相信第二阶段的实施条件较以往充分,推行第二阶段“走塑”指日可待。
至于垃圾征费,特区政府去年5月宣布暂缓实施,并计划于今年稍后公布未来路向。对此,谢展寰回应称,任何政策都需要民意支持,政府收集过民意,初步较多市民不希望现阶段推行垃圾征费。但由于属于重大议题,政府希望听取更多意见,再到立法会交代未来路向。
谢展寰强调,垃圾征费是推动减废的其中一个工具,有其价值,而相关议题已讨论多年,政府会谨慎考虑社会整体意见。
他也提到,本届政府大力推动减废回收,并扭转香港废物弃置量不断上升的情况,相信若有关数字持续下跌,回收率继续增加,香港便不需要兴建第三座焚化炉。
据悉,现时香港垃圾量较2021年减少7.5%,回收率亦有回升,差不多达到垃圾征费的减废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