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7日电 为纪念东江水供港60周年,由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协办的“东江水源考察之旅”于6月25日至27日顺利完成。考察团获近600名本地基层中学学生、老师及青年义工热烈参与,成为历来规模最大规模的青年东江水考察团。是次行程覆盖很广,除直达江西省赣州市东江水的源头“三百山”,亦参观了广东省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大坝、万绿湖等标志性地点。参加者表示收获丰富,让他们深入了解东江供水工程的历史,以及国家在水资源保护上的努力及成就。考察团由大湾区青年公益基金全额资助旅费,总支出近二百万港元,旨在让香港青年体现“饮水思源”的精神。
大湾区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黄永光先生表示:“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60年来,超过300亿立方米的东江水源源不断润泽香江,成为香港繁荣稳定的‘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饮水思源,我们很荣幸在这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年份,组织香港15所中学的师生参加东江水之旅。我们高兴地看到,大家通过实地参访,可以亲眼所见东江源头的活水保护,了解到河源段水资源管理的科学规划,亲身感受香港和内地共饮一江水、血脉相连的动人故事。我们衷心感谢为这次考察之旅提供指导支持的香港及内地各相关机构。感谢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作为考察团的协办机构;感谢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广东省港澳同胞接待办公室、河源市、赣州市及安远县相关领导和部门对活动的鼎力支持和协调;感谢港铁为考察团安排高铁专列及便利服务。相信今次东江水之旅已经给大家留下美好回忆。”
在6月25日出发的清早,多位嘉宾亲临西九龙高铁站主礼出发仪式,当中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女士、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青年工作部二级巡视员张国来先生、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常务副主席霍启刚先生、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胡章宏博士、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行政总裁杨彬先生、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副行政总裁龚明明女士、广东省港澳同胞接待办公室主任陈浩先生,以及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过境铁路总管王家明先生。部份参与考察团的中学校长亦有出席出发仪式。
考察之旅行程丰富紧凑,包括参观了华南地区最大人工湖——万绿湖,面积达370平方公里,比香港岛更大,是东深供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调节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稳定;另外民青局梁宏正副局长亦参与了东江水水源地三百山的行程,与同学们一起实地考察,攀上海拔最高1169米的主山峰,见证六十年来当地努力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的工作,确保东江水质清澈。他们更踏上长达330米的玻璃天桥,俯瞰整个森林;行程最后一天,学生们踏上新丰江水库大坝,近距离观赏世界上第一座经受六级地震考验的超百米高混凝土大坝,也是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及安装的大型水电大坝;为了让学生见证企业如何实践“水源地建厂、水源地生产”理念,行程亦参观了农夫山泉工厂。
此外,旅程亦参观了中国最大方形围屋“东生围”、馆藏恐龙蛋化石冠绝全球的河源恐龙博物馆等。
考察团三天深度之旅,令同学们大开眼界。葵涌循道中学学生余晓芬表示:“东江水的意义就是饮水思源,香港每一杯水背后都有祖国支持。当我去到万绿湖以及三百山时,见证了祖国对万绿湖的维护,以及对水源的珍惜。我们更需要珍惜每一滴水”该校同学马芷欣说:“在万绿湖的观赏船上,我看到阳光照射湖面,折射出许多不同的色彩。湖底下的石头也清晰可见,景色很迷人,亦了解到60年前原来是祖国帮助我们解决香港水荒的问题。这次行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喝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
另外,参与此次考察之旅的伊斯兰脱维善纪念中学40名学生中,大部分为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少数族裔的香港新生代。该中学老师吴芷柔说:“虽已教授过东江水历史,但今次能站在三百山顶,比任何课本都能让学生体会‘共饮一江水’的真谛。”
该校巴基斯坦裔学生关思汉满脸兴奋,用一口流利的广东话说:“我们全家都是香港人,在书本上很早就了解到东江水解救了当年香港缺水危机,这次终于可以见到东江水的源头。”
这次“东江水源考察之旅”让学生走出校园,增进对国家建设的认识,大湾区青年公益基金期待这些青年能将所学所见的讯息,于社会推动大家对水资源保护的关注,为建设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