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5日电 7月4日,由港大经管学院中国经济研究所与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香港联络处联合主办的第七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在港大月明剧院落幕。论坛汇聚多位经济领域专家学者与工商界领袖,聚焦全球变局下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围绕稳定币、贸易战等热点议题,剖析宏观经济机遇与挑战,为经济政策走向与发展趋势提供洞见。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包括港大经管学院院长兼经济学讲座教授及中国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洪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球校友会香港联络处主任及摩根大通银行执行董事董琦、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经济学实务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政策组专家毛振华、金融学讲座教授、宝光基金教授及香港大学副校长林晨、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邓希炜、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沈建光、香港大学荣誉研究员程子芮等超 200 位工商界人士、学者、校友及学生参会,现场交流热烈,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与力量。
港大经管学院院长兼经济学讲座教授及中国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洪滨教授在欢迎辞时表示:“港大经管学院中国经济研究所素来以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经济学术交流核心平台为目标。此次,我们满怀欣喜能与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香港联络处携手,亦有幸邀请到多位业界资深专家作为特邀嘉宾,共赴这场中国经济季度论坛。在这一重要时刻,我们愿秉持深入钻研的精神与开放包容的态度,围绕中国经济与政策热点进行深度研讨与互动,一同剖析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以及香港在这一进程中能够肩负的使命与角色。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球校友会香港联络处主任及摩根大通银行执行董事董琦先生亦在致欢迎辞时表示,全球产业格局与科技竞争正经历“深度重构期”,香港依托区位枢纽、多元开放的独特优势以及成熟营商环境,在新格局中战略价值持续提升。在此举办亚洲金融创新峰会,剖析区域经济转型中的突破点与风险点,影响深远。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经济学实务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政策组专家毛振华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报告,以《中国经济的突围之路:走出通缩,走向全球》为题,回顾了过去一年中国宏观经济整体表现,深度解析当前经济挑战与破局方向。他指出,中国经济走向全球需构建 “双枢纽、多支点” 格局:以香港为国际金融与贸易枢纽,深化与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的产业链协同,依托 “一带一路” 倡议拓展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产业枢纽,支持企业通过技术输出、海外设厂、并购重组等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同时,应借力区域合作机制,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使用,强化与全球经济的 “黏性互动”。他还特别提到,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的 “联系人”,可在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国际人才引进、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为中国经济突围提供 “制度试验田” 与 “资源中转站”。当前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未变,只要坚持 “内需挖潜” 与 “全球布局” 双轮驱动,就能逐步走出通缩周期,在百年变局中锻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随后,论坛分别邀请了三位知名讲者就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问题进行探讨。金融学讲座教授及宝光基金教授林晨教授围绕稳定币及其金融影响展开专题研讨。他指出,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 "桥梁资产",凭借锚定法定货币的设计,在跨境支付、去中心化金融等场景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但也需警惕其潜在风险。他强调,稳定币的应用可能对传统货币体系产生冲击,尤其在监管套利、流动性管理等方面暗藏挑战。其发行机制若缺乏透明合规的框架,易引发市场波动与信用风险,进而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他建议,需建立跨监管协作机制,在创新与风险防控间寻求平衡,推动稳定币市场规范发展,以更好发挥其在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积极作用。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冯国经冯国纶基金教授邓希炜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报告,以“地缘政治下的亚洲经济新格局”为题,分析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如何塑造亚洲经济新版图。在贸易层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合作机制深化,推动亚洲内部贸易紧密联系;在科技领域,各国纷纷加大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投入,以减少关键技术依赖。亚洲经济格局将呈现区域协作与竞争并存的态势,部分经济体通过差异化发展路径抢占先机,而协调发展与风险共担机制的构建,将成为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沈建光教授就“特朗普2.0下对全球及中国的影响”为题,指出特朗普政策或加剧全球贸易摩擦。关税壁垒与产业链回流政策将推高贸易成本,重塑国际贸易格局。对中国而言,出口企业需提前应对潜在政策冲击,加快海外市场多元化布局。同时,他强调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通过释放消费潜力、强化基础科研、促进产业升级等举措,能够有效增强经济韧性,降低外部波动带来的冲击。
论坛当日亦举行了一场圆桌讨论深度探讨经济领域前沿议题。圆桌会议由蔡洪滨教授主持,讲者包含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以及胡伟俊;瑞银董事总经理兼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及宏观经济主管胡一帆;瑞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股票主管施斌;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徐高。在宏观经济形势层面,讲者们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在增长点展开剖析,深入探讨地缘政治冲突、逆全球化浪潮等外部因素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与重塑。在经济政策调控层面,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联动至关重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资源投向重点领域,能够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持续创新,恰似精准 “滴管”,确保资金直达实体经济关键环节。与此同时,产业政策也需同步发力,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引导资源向绿色转型、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加速汇聚,从而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