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4日电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中心)正调查一宗麻疹个案,涉及一名10个月大男婴,是中心早前公布两宗有流行病学关连麻疹个案的密切接触者。中心在调查上述两宗个案时,发现他们在传染期曾到访佐敦一间私家诊所,随即在私家诊所展开接触者追踪工作,发现该10个月大男婴曾与该两名个案同时身处同一诊所。
男婴6月30日出现发烧,翌日出现皮疹,7月1日证实对麻疹病毒呈阳性反应。病人目前留院,情况稳定。现时这个群组已涉及4宗个案。
据悉,中心在调查早前两宗个案时,发现他们在传染期曾到访佐敦一间私家诊所,随即在私家诊所展开接触者追踪工作,发现21名人士曾与该两名个案同时身处同一诊所,因而被介定为密切接触者,包括3名属于1岁以下尚未适龄接种首剂麻疹疫苗的高风险人士。
中心随后向该3名幼儿的家长解释风险及建议注射麻疹免疫球蛋白,以降低受感染机会,其中一人同意并经中心安排前往医院接受注射,现时没有病征;其余两人没有接受注射安排,包括上述10个月大的男婴。
中心为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监察期间,发现该名10个月大男婴于6月30日出现发烧,翌日出现皮疹,中心7月1日安排他到伊利沙伯医院就诊及接受隔离治疗。病人的呼吸道样本经核酸检测后,证实对麻疹病毒呈阳性反应。病人目前仍然留院,情况稳定。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婴尚未适龄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他於潜伏期内没有外游,中心相信他的感染源头与早前两宗确诊麻疹个案相关。
男婴的5名家居接触者现时没有病征,正接受医学监察。由于其中2名家居接触者不确定自己曾否接种麻疹疫苗,中心已安排他们接受暴露后预防疫苗接种。另有1名家居接触者现时不在香港,中心已经通知相关衞生部门,以便作适当跟进。除家人外,男婴没有其他密切接触者。
现时这个群组共涉及4宗个案,包括一个家庭的3名成员及上述男婴。该家庭的其余两名成员及上述诊所的其余20名密切接触者至今没有出现病征,正继续接受医学监察。初步调查未发现该群组个案与香港早前录得的其他确诊个案有流行病学关连。
麻疹(measles)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潜伏期(即由感染后到发病的时间)为7至21日。麻疹病征包括发烧、皮肤出现红疹、咳嗽、流鼻水和眼红等。
麻疹为高传染性疾病,出疹前后4天均具有传染力,中心总监徐乐坚医生指出,当出现相关病征,市民应戴上外科口罩,停止上班或上学,避免前往人多挤逼的地方和避免与未有免疫力人士接触,尤其是抵抗力弱人士、孕妇及未满1岁的儿童。怀疑受感染的人士应尽早向医生求诊及告知医护人员有麻疹接触史。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在“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下,透过衞生署辖下的母婴健康院及学童免疫注射小组提供的免疫接种服务,香港整体免疫接种覆盖率一直维持在非常高水平。相关调查显示,香港两剂麻疹疫苗接种的整体覆盖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本地麻疹病毒抗体的血清阳性率亦反映绝大部分香港市民对麻疹已有免疫力。
然而,香港作为国际旅游频繁的城市,仍面对输入麻疹病毒及其在本地社区进一步传播的潜在风险。
今年部分海外国家的麻疹个案维持在高水平,其中北美洲(包括美国及加拿大)、欧洲及邻近地区(包括越南、柬埔寨和菲律宾),因疫苗覆盖接种率偏低而出现麻疹持续爆发。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当地时间3月14日曾报告,15个州有308个确诊麻疹病例。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病例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数,疫情有蔓延趋势。
同时,日本和澳大利亚今年录得的麻疹个案亦有所上升。2024年,台湾本土麻疹确诊病例及境外输入病例数均在上升,令麻疹疫情亦在台湾持续受到关注。
因此,计划前往麻疹流行地区的香港市民,应及早检视自己的疫苗接种纪录及病历,若以往未经化验确诊感染麻疹,以及从未或不确定曾否接种两剂麻疹疫苗,应在出发前至少两星期咨询医生接种疫苗。
除接种麻疹疫苗外,市民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感染麻疹:
维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衞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彻底清洁用过的玩具和家具;及
病患者在出疹后的四日内不应上学,避免将疾病传染给未有免疫力的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