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内地江苏省足球联赛火爆引发了人们对赛事经济和城市文旅特色消费的广泛讨论,并被视为一种独特的体育经济现象而诩为“苏超经济”。香港这两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盛事经济,希望借此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旅客,刺激消费,并推动本地经济增长。“苏超经济”的出圈能给香港什么启示和借鉴?请看专家分析——
2025年5月10日,江苏省体育局与全省13个设区城市联合主办的城市足球联赛拉开了战幕。作为省级业余足球赛事,13个设区市都派出了自己的参赛劲旅,没有明星球员,更没有高价外援,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踢球爱好者,赛事兼具竞技性和娱乐性,立足拉满群众参与赛事活动的情绪价值。与赛事同步,江苏省文旅部门精心策划了地方文旅资源无缝对接方案,统筹部署了参赛城市的特色文旅主题活动,特别注重把小众化的体育赛事转化为大众化的文旅消费。足球联赛与文旅消费的相向而行,在特别短的时间内,互联网社群里就聚焦了节节攀升的人气声浪在文旅业场景中就集聚了纷至沓来的游客浪潮。游客与足球情感共鸣,赛事与文旅跨界破圈,迅速裂变成为了风靡全国的“苏超”现象。江苏的城市足球联赛为什么能够一举爆款,“苏超”现象对城市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具有哪些启示意义,其中的规律和策略,值得系统审视和借鉴创新。
“苏超”现象为什么能够快速火爆全国
从线上线下的各方信息来看,“苏超”之所以能够快速火爆全国,主要是因为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创新赛事模式。采用“政府主导+城市协同+联赛运营”模式,江苏省体育局统筹资源保障专业度,又允许企业赞助和民间互动。赛事打破职业联赛高门槛,球员来自各行各业,5-10元的亲民票价及免费直播,实现体育资源普惠共享,形成“人民的足球”氛围,吸引大量观众参与。
二是融合地域文化。江苏13个地级市经济文化差异大,“苏超”巧妙利用“散装江苏”“十三太保”等标签,将比赛升级为城市荣誉之战,如“南通vs南京”的“南哥之争”等,激发了地域自豪感。各城市还结合赛事推出文旅优惠,形成“观赛+旅游”消费闭环,同时借助镇江醋饮、宿迁霸王鞭鼓等文化符号强化观众情感连接。
三是巧用传播手段。官方和自媒体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大量“非传统足球内容”,如观众跳“科目三”、球员场外故事等,轻松幽默易于传播。网友还自发创作表情包、剪辑视频等,形成“自媒体造梗—政府接梗—全民玩梗”的传播链条,“散装江苏”等话题持续发酵,推动赛事热度不断攀升。
四是强调娱乐表达。与传统职业联赛的严肃不同,“苏超”强调“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官方账号下场玩梗,如城市间“K歌互动”,消解了竞技对立,营造出松弛感与欢乐氛围,让观众更容易参与和享受赛事,满足了大众对体育赛事娱乐化的期待和对文旅沉浸式体验的需求。
“苏超”现象对城市特色文旅发展的借鉴意义
从媒体报道的新闻内容来看,“苏超”现象对城市特色文旅发展主要具有五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推动文体旅商融合,拉动经济发展。“苏超”以足球为媒介的“赛事+”模式激活城市文旅场景,成为城市文旅消费的“流量入口”。如端午假期,“苏超”6个主场城市的异地文旅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2.94%。如南京推出了“跟著‘苏超’购南京”、常州推出了“持扬州身份证免费游A级景区”等相关优惠活动,延长了文旅消费链条,构建起“一场赛事、全域消费”的生态体系。
二是促进城市交流,展示城市形象。13个设区市以城市为单位组队参赛,主客场单循环赛制让每支球队都有机会在主场迎接对手,激发了参与者的家乡情怀和维护城市荣誉的意识。各城市依托本地人文风情,将赛事与文化融合,形成了“一城一赛一品”的格局,使赛事成为城市文化与产业展示的特色载体。
三是扩大足球的大众基础,推广足球文化。“苏超”采用混合制方式参赛,职业球员与足球爱好者会聚一堂,打破了传统足球赛事的壁垒,让更多人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低廉的票价也吸引了大量球迷走进赛场,拉近了足球与大众的距离。同时,借助赛事影响推动基层足球发展,鼓励各地健全足球组织和梯队,推动足球青少年训练,营造浓郁的足球文化氛围。
四是创新赛事模式,提供发展范例。“苏超”以“去职业化”设计重构足球赛事底层逻辑,形成“政府主导,赛事搭台、文旅唱戏、企业担纲、群众参与”的模式,为区域性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苏超”的成功实践体现了政策引导与市场活力的同频共振,为城市特色文旅发展提供了创新范式。
五是促进区域协同,增强社会凝聚力。江苏通过“苏超”打包推广“十三太保”,将“散装化”的城市竞争转化成为了协同化发展的动力。赛事打破传统体育赛事的精英化壁垒,允许各行各业的人组队,亲民票价让市民广泛参与,以城市荣誉凝聚了社会共识,为基层治理提供了“以赛聚力,以文感人、以旅兴业”的新思路,契合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
“苏超”现象对城市特色文旅发展的启示
“苏超”现象是网红文旅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标志著网红文旅现象从单体城市的担纲主演转型升级为全省城市的联动群演。近年来,淄博烧烤,尔滨冰雪、榕江村超、开封骑行、天水麻辣串等网红文旅城市都是单一网红事件引发一座城市的现象级文旅消费,而“苏超”现象是江苏省13个设区城市的足球联赛引领全省城市同频共振的超级文旅消费。从网红文旅迭代演替的角度讲,“苏超”现象对城市特色文旅发展具有五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融入地域文化。如无锡以水蜜桃为赛事“吉祥物”,徐州把汉文化元素植入比赛场景,“苏超”将城市特色文化元素深度融入赛事,与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文旅内容结合,打造具有地域标识性的文旅体验场景和文旅消费产品。
二是政府积极引导。如“南京发布”用戏谑标题推广赛事,常州文旅部门在球队输球后对客队城市市民免景区门票接住赛事流量,政府主流媒体通过暖心举措和创新宣传,主动融入网络热梗,与网民互动,不断提升城市特色文旅的吸引力和接待量。
三是打造赛事IP。如镇江西津渡景区因赛事实现夜游人数倍数增长,淮安“100元吃货球迷狂欢套餐”走红,把有标识度的文体盛事作为城市文旅营销新载体,设计“赛事主题旅游线路”,推出“城市限定款”文旅产品,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特色文旅的增量资产和消费总量。
四是促进全民参与。“苏超”以草根足球为特色,让群众成为主角,降低参与门槛,激发市民和游客的热情,营造全民参与的旅游氛围,增强旅游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把赛事活动打造成情境融合性的新型文旅消费模式。
五是实现全域联动。“苏超”采用主客场单循环赛制,让13个设区市都有展示机会,形成“一城一赛一品”的协同互动格局。文旅部门创意先行,运营前置,整合资源,优势叠加,加强城市之间、业态之间、场景之间的合作联动,在足球赛场之外打造文旅消费“第二现场”,再造城市特色文旅发展的价值变现新赛道。
(作者董观志 系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新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本网获独家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